艺术复活生命
作者 刁克利
发表于 2024年4月

这是一部失去和哀悼之书。儿子夭折,与他日夜相伴的母亲悲痛欲绝。母子连心,她有一千个表达伤心的理由。

对于他的离世,远在外地的父亲也肝肠寸断。这是他唯一的儿子,是延续家族荣耀的血脉和希望。他却无言以对妻子的责怨,也无法补偿不在场的遗憾。如果父亲是旷世不二的天才,他该如何表达他的哀伤?

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哈姆奈特》(Hamnet),和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Hamlet)只一字(母)之差。美国学者、莎士比亚专家格林布拉特考证:“哈姆奈特和哈姆莱特实际上是同一个名字,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斯特拉特福镇地方志中是完全可以互换的。”小说中的哈姆奈特正是莎士比亚之子,他有一个姐姐苏珊娜和一个双胞胎妹妹朱迪丝。

哈姆奈特十一岁时,朱迪丝不幸染上淋巴结炎,发烧嗓子疼,皮下长肿包,属于当时让人谈之色变的瘟疫症状。爷爷奶奶各自在外忙碌,妈妈在森林里寻找草药。哈姆奈特四处找大人帮忙,还跑去问了大夫,最后疲惫不堪回到家里,喉咙又干又疼。他爬到妹妹身边。妹妹气息奄奄,死神在屋里的阴影中徘徊。妹妹是他的另一半,他俩一向形影不离。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想起,两人经常做互换衣服的游戏,家人谁都认不出来。即使换一下帽子,也能以假乱真。他把妹妹推开一点,自己躺在了她的位置上。他宁愿死神把自己当作妹妹带走,他要把生命留给妹妹。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本书作者玛姬·欧法洛(Maggie O’Farrell)把情景还原到十六世纪末瘟疫流行时期的英国,从哈姆奈特发现妹妹朱迪丝生病开始写起,穿插了莎士比亚的恋爱、婚姻和早期家庭生活,以及他的创作。在哈姆奈特夭折四年后,莎士比亚完成《哈姆莱特》,让他以丹麦王子的身份登上舞台。

欧法洛选择了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中最难忘的人物,和剧作家内心深处的挚爱发生连接。小说把哈姆奈特当作哈姆莱特的原型人物,写丧子之痛引动诗人才思,在《哈姆莱特》的人物塑造中编织进自己的哀悼和思念,让儿子化作了文学夜空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小说描写哈姆奈特如何成为哈姆莱特。按照文体类型,这属于以艺术家为主角的历史传记小说。小说作者玛姬·欧法洛是当代英国小说家,已经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一部回忆录和两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屡次获奖。她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是一位“正统的”文学青年,痴迷于探究作家的创作秘密。她根据有限的资料演绎了莎士比亚的青春岁月和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社会境况,推测了名剧《哈姆莱特》的灵感触发和写作过程。这部《哈姆奈特》的版权已经售出三十五种语言。二○二三年,小说被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改编为同名舞台剧,在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首演。

这是一部致敬天才与探索文学创作秘密之书,是一位当代作家对一位经典作家的致敬,一位小说家对天才剧作家、诗人的献礼。她致敬的方式是回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循着作家现实生活的蛛丝马迹,勾勒作家的个人经历。她试图追寻作家头脑的运行,揭示作家创作的秘密,探索这部天才之作的产生,昭示文学复活生命的方式和过程。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哈姆莱特的复仇故事早有传说和记载,虽然莎士比亚的改编手法登峰造极,虽然其子与哈姆莱特的名字只有一字(母)之差,不要忘了,莎士比亚本身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本文刊登于《书城》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