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幻产业巡礼(上篇):科幻文学·漫画出版
作者 丁丁虫
发表于 2024年3月

科幻产业是近些年由中国的学者率先提出的概念,日本原本没有“科幻产业”这种说法。当然,今天提出这个概念有我们的国情和时代背景,也有其探讨的意义。而与科幻产业交叉的诸多产业,譬如出版、动漫、影视、游戏等,的确可以在邻国日本的发展历程中发现许多值得参考的地方。从这一意义上说,尽管日本没有明确的科幻产业概念,但就其实质而言,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诸多行业进行考察。

因此,笔者将通过上、下两篇,从科幻出版、科幻漫画、科幻动画、科幻电影、科幻游戏等方面,对日本科幻产业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科幻文学出版与科幻漫画出版产业。

科幻文学出版

日本的科幻文学出版,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战前与战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战前的日本科幻,早期主要是在富国强民的时代风潮下,将科幻小说视为开启民智、改良思想的工具。明治十一年(1878年)前后大量引进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正是因其科学性受到日本读者的欢迎。明治初期的日本人,将凡尔纳的诸多作品当作励志故事,认为很快就能实现书中描写的科技文明。但自明治后期以降,随着读者口味的变化,出版行业也开始转向,小说中的科学性逐渐淡化,更偏向娱乐性的“冒险”“探险”属性日益凸显。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前后陆续问世的《探险世界》《冒险世界》《武侠世界》等几份刊物,都展现出弱化科学性、强化娱乐性的倾向。在此期间也涌现出一批日本本土作家,代表人物有押川春浪和海野十三等。

《探险世界》书影

随着军国主义政府的上台,日本的媒体和出版业受到严格管控,此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军占领时期,因而战后日本的科幻出版行业与战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首先是战前从事科幻出版的出版社,或是倒闭,或是不再涉足这一领域。如前文提到的三份刊物,在战前便已经陆续停刊。还有战前出版过多部凡尔纳小说的二书楼、三木书楼、绘入自由出版社等,战后也不复存在。即便是存续下来的博文馆、春阳堂等社,也不再涉足科幻出版,反而是战后成立的出版社,如早川书房、东京创元社等,日后发展成为科幻小说出版的中坚力量。

在作品的精神源泉上,二战前后也有很大差异。战后的美军占领时期,不仅全方位改造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了美国文化的强势入侵。在科幻领域,美国大兵把20世纪40年代科幻黄金时期的作品大量带入日本,让日本人有了接触美国科幻的机会。战前“冒险小说”的代表作家海野十三,尽管在战后直至1949年去世前仍然创作发表了许多作品,但日本战后的“科幻第一世代”实际上还是在美国黄金时期科幻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二战后的日本科幻出版,首先也从引进欧美科幻开始。

昭和三十年(1955年),都筑道夫与平井以作共同策划《世界空想小说全集》,但仅出版两册①便告终结。1956年,元元社出版的《最新科学小说全集》,原计划出版1期12册,后来增加到2期24册。这套丛书囊括了海因莱因、C. S. 刘易斯、雷·布雷德伯里等诸多名家的作品,但在出版到第18册时,元元社因债务问题宣告破产,也未能出全。不过,这套丛书给了早川书房出版科幻作品的信心。1957年,由都筑道夫和福岛正实策划,早川书房在原本的“早川推理口袋本”(HAYAKAWA POCKET MYSTERY BOOK)系列之外,设立了同一版式的“早川幻想口袋本”,至1974年停刊时共计出版科幻小说318册,对于推动科幻小说在日本的普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京创元社也是很早关注科幻出版的老牌出版社。创元社的前身是创立于1892年的矢部晴云堂,1954年在东京设立分社,后独立出来成为东京创元社,致力于引进国外的推理小说。1963年,东京创元社在“创元推理文库”中设立“科幻部门”,开始涉足科幻出版。

商业科幻杂志也开始出现。1954年,森之道社创办了日本第一份科幻杂志《星云》,发行人是早在战前便曾多次发表科学小说的太田千鹤夫。但因《星云》的办刊宗旨偏向战前风格,又面临资金和渠道问题,所以仅发行一期便告停刊。此后至1959年,早川书房与美国的《奇幻与科幻杂志》(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合作创办《科幻杂志》(S―Fマガジン)。杂志最初的目标是美国刊物的日本版,不过在极富个性的主编福岛正实的主导下,《科幻杂志》很快发展为发掘日本本土科幻作家的核心阵地,并延续至今,成为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科幻刊物。

森之道社《星云》書影

在商业出版之外,科幻爱好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1957年,柴野拓美创办科幻同人杂志《宇宙尘》,成为当时科幻写作者唯一的发表阵地。这份刊物不仅比《科幻杂志》的创刊早两年,而且在爱好者中间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其中供日本各地科幻团体自由发表信息的交流栏目,成为后来日本全国科幻社团联合会的雏形。

1961年,早川书房面向新人作者设立“早川科幻大赛”,提供培养和发掘日本科幻作家的渠道。小松左京、筒井康隆、神林长平等人都经由这一渠道走上科幻创作的道路。这一奖项自1961至1992年为前期,陆续举办了18届,直到90年代因为科幻出版行业的普遍不景气而告暂停,后来又于2012年重新启动并延续至今。

1962年,以《宇宙尘》和《科幻杂志》为中心,第一届日本科幻大会在东京目黑召开。大会在机制上效仿世界科幻大会,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为日本最富影响力的科幻盛会。会上由参加者票选出的日本星云奖,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科幻奖项。

第一届日本SF大会

这一时期,日本战后一代科幻作家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人物是以“科幻御三家”知名的星新一、小松左京和筒井康隆。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