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斯的战争预言(一)
岁末年初,通常是回叹过往、憧憬未来的时刻,但若是赶上动荡年月,想到未来,人们也很难心情欢畅。1934年1月,《申报》连载了“孟真”摘译的《韦尔斯的预言:一九三五年中日大战记》,开篇就说:“新年来到,预言一时成为非常的流行,有好几种杂志在征求一九三四年的预言。本来,我们生当这种圣明之世,还有何话可说?于是遂只好预言将来了。”
此前一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版了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一书。在该书中,这位因《时间机器》《世界史纲》等著作闻名于世的英国作家对未来的国际局势发展做出大胆预测,其中也包括日本侵华战争的推演:日军将于1935年侵占北平、天津,至1939年终至败亡。
该书出版后备受瞩目。1933年,《申报》特别选在9月18日这天转载“东京通讯”,简略介绍了该书内容;10月23日,该报又登载了康选宜教授在上海市保安处干部训练学校的演讲概要,其中也提及威尔斯之预言,并提醒上海保安人员“卧薪尝胆,准备应付未来之非常事变”。
在“孟真”的摘译版之后,又有若干中译本陆续登场。关于此书在中国的译介,足够写一篇学术论文,这里不做全面梳理,只举一些例子以说明其反响。
在赞赏者看来,威尔斯的预言以广博学识和科学眼光为基础,绝不同于古代的占卜书,其中关于中日战争的推想尤其能鼓舞饱受侵略之苦的人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