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覺为师茶行者·覺语
发表于 2024年4月

以觉为师

毙语请我写团扇。我问写什么?她说“以覺为师”、“无尽藏”,一听就是有故事的人。从小在练功房、舞台上长大,后来担任过舞台剧演员、双语主持人、平面模特的她,曾为了艺术理想南来北往,辗转漂泊。她从有到无,又从零开始,每每绝地求生,开启自己的全新领域。“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最后终于在茶道中安定身心,心无旁骛。她称当下的自己,是一名虔诚的“茶行者”。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因为千帆过尽,她更有阅世阅人的资本。以茶对镜、借水澄心的她,于专注中熏习,在覺茶中澄澈,与茶一般活络安然而又不拘一格。她师承台湾茶道世家、“无诤”、“覺茶会”创始人刘育奇先生,在茶道中体验生命的蜕变与升华,躬行茶、水、器、境、人合一于心,破除定见,不知不覺便成就了全新的自己。她说茶之道即是人之道,茶汤的境界即是生命的境界。既受惠于茶,便用一杯茶汤布施、回馈芸芸众生,即借茶之名,修己安人。

日居月诸,覺语跟师十年,缓慢而恭谨的,从学生走成了老师。十年后的今天,她带着游学者重走曾经熟悉的茶山,感慨着土壤的渐渐贫瘠,痛惜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她越发感念过去跟师父走山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感受过的每一处清幽的山岚。怀想当时的绿野风烟、平泉草木,还有先生曾经边走边讲的字字句句,坚定她作为“茶行者”的信心,希望把心底催生的那些美好和天开图画般的美景一并留住。而接续衣钵成为“老师”后,更代表真正的承担与传习,更意味着要不断精进,终身学习。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每每受到质疑时,她总记得师父说:不贵汝行履,但贵汝见地。更需要澄澈身心,清明头脑,遵循自然与节气,回到天地与阴阳之道,从而“以覺为师”,映照万物。

茶禅一味

覺语师承的“覺茶”体系贯穿儒释道传统经典,从无茶入茶,体茶禅一味,证内外和合,向先人致敬。

因禅宗与茶的融合,遂衍生“禅茶一味”的理念与禅茶流派。早在魏晋时期,禅寺僧人饮茶已蔚然成风。《晋书·艺术传》记载:“日服镇守药数丸……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自唐代皎然、齐己、贯休、百丈禅师而下,皆茶禅兼修,宋代苏东坡、黄庭坚、惠洪、圆悟克勤禅师等人接续衣钵,又东渡日本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传习弘扬。皎然率先提出“茶道”概念,致力于“饮茶修道、饮茶修禅”,把道家的羽化成修道、佛家的禅定顿悟、儒家的中正仁和融会贯通于茶道之中。他的禅诗“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以及“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等,空明澄澈,一派禅机与画境。贯休诗中亦有“药转红金鼎,茶开紫阁封”等与禅茶相关的主题。一代大家苏轼更体悟“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的日常真谛,心向自然,证万物有情。

本文刊登于《凤凰生活》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