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亲情

我和我爸妈现在的感情交流,主要走线上途径。
我在北京上学工作,父母在家乡,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我每年的假期总是很紧巴,一有空还老惦记着去旅游看看世界,回家的日子很有限。放20年前,我就是需要被《常回家看看》这种催泪歌曲敲打敲打的不孝远游儿。在那首歌的MV里,老两口做了一大桌菜,儿女不在,他们一口都不吃,对着一台小电视机默默掉眼泪。
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接近90%,骨肉分离的悲情气氛再难酝酿得那么浓了。我妈没事就发一条微信消息过来,她通常发语音,配以大量图片——她的视力已不如从前,不太爱打字。话题拉拉杂杂,从家里的兰花开放数量到我叔伯婶姨的新动向,顺便关心我的冷暖。
我爸则保持着“无线电静默”,隔一段时间打一通紧急的视频电话。多半是他又看到外卖员起歹心、白领过劳死或手机无故爆炸的社会新闻了,他为此焦虑一夜,必须给我“当面”叮嘱一番。网络连线的那头,爸妈穿着棉睡衣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笑容和皮肤都非常柔和——我妈新购置了带美颜功能的手机,自带磨皮效果。
视频连线时,我总是忍不住留意右上角,瞟着有自己的画框。但爸妈不会,他们爱盯着主屏幕,那里有我的脸。尤其是我爸,老是越凑越近,搞得我有时只能看见他巨大的鼻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