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星星做普查
作者 张君波
发表于 2024年5月

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天文领域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星星进行“星口”普查。

郭守敬望远镜建在了哪里?长什么样子?又为什么叫“郭守敬望远镜”?它的“普查”成果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郭守敬望远镜。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全景图(摄影/陈颖为)

引颈凝视天空的“白天鹅”

从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出发,驱车大约2小时即可抵达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这里群山环绕,环境优美,郭守敬望远镜就静静地矗立于此,犹如美丽的白天鹅引颈凝望天空。所有初次见到郭守敬望远镜真容的朋友,都会为它高大的外表所震撼,纷纷感叹从未见过造型如此独特的光学望远镜。

寓意深远的命名

1276年,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奉命修订历法,发明简仪、高表等12种观天仪器,其制定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在古代通行360多年,在我国天文史上镌刻下了璀璨的一笔。

郭守敬望远镜“工作时间表”

2010年4月17日,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正式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用“郭守敬”来命名LAMOST望远镜意义深远,不仅可以使后人铭记我国古代天文研究史上的辉煌成绩,更可以激励当代人勇攀世界天文研究的高峰。

郭守敬望远镜(摄影/陈颖为)

奇特的光路

郭守敬望远镜造型独特,主要由3根柱形建筑由北向南依次从低到高排列。3根柱形建筑的顶部分别放置着郭守敬望远镜的3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镜Ma,焦面和主镜Mb。

晴朗的夜晚,当夜幕降临时,Ma的天文圆顶会被打开,将Ma主镜完全暴露在星空之下,焦面附近的焦面大门也会徐徐放倒,使

Ma->Mb->焦面之间的光路贯通起来。

本领不凡 多个世界之最

郭守敬望远镜独特的外表似乎也预示着它不凡的本领。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