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的魅力从哪里来?
创作科幻作品时,如何让你的故事在精彩之余,还能启迪心智?如何将想要讲述的道理藏在有趣的情节中,而不是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场说教?本篇点评或可为你提供帮助。
本期刊载的科幻作品分别为著名科幻作家徐彦利的《雨天的读心术》(下)和小作者王轶梧的《白鸽》。从类型上来说,这两篇精短的作品“软”“硬”兼备;从题材上来说,前者关涉高科技带来的伦理困惑与冲击,后者则表现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两篇作品可圈可点,原因如下:
“卖关子”
如果作品像竹筒倒豆子般无遮无拦、一览无余,就太没有看点了。吞吞吐吐、欲说还休,设置重重“关子”,才能逗引得读者想要迫切地一探究竟。
《雨天的读心术》(下)中,雨天躺在伯伯实验室的“手术台”上,面对各种实验设备,心里七上八下,这些“白大褂”会对自己做些什么?作为受试对象,他一头雾水,作为读者的你也一定好奇不已。
《白鸽》开篇便引出一连串大大的问号:两兄弟的抓周仪式如此隆重,为何要在夜晚低调又压抑地进行?为什么抓着木头枪一致叫好,抓着小人雕像就让村人惊慌失措、亲人黯然神伤呢?“事出反常必有妖”,至于这“妖”是什么,且看作者如何给你“作法”。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