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中国香港立法会工商及创新科技事务委员会举行相关会议。按照规划,其主题为香港如何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在香港立法会近日议程中,相关内容频频出现。其直接原因是与“专利盒”有关的税收优惠安排正在加速推进。3月28日,在“预热”近一年后,特区政府在宪报刊登相关文章,提出实施“专利盒”税务优惠;4月10日,条例草案已向立法会提交首读。
作为一项与知识产权收入有关的特殊税收制度,其也被称为Patent Box或Innovation Box等。相关工作在中国香港加速落地,则意味着其正在打造抓手,将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对其的筹划落地,即凭借当地金融、法律、税务等优势,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随着中国内地企业跨境产业链布局频仍,中国香港传统优势产业如能借此找到新商机,将加速当地经济企稳。进一步延展其对当地经济范式升级的潜在意义,则是要想借助新型工业化夯实产业基础、摆脱单腿走路模式,必须通过治本举措激发微观层面创新活力。
“做大个饼(粤语,把饼做大)”的理想要照进现实,考验重重,这主要受限于当地目前的创新产业生态条件。例如,据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专利密集型行业是中国香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占当地生产总值的18.6%、整体就业人数的14.6%。但另一方面,虽近年来持续推出支持创新发展的措施,但过去十年中,真正由中国香港当地创新者提交的专利申请,仍只占相关申请总量中的不足2%。
这不仅与全球平均数字的69%相去甚远,亦低于新加坡的13%,其实是中国香港多年来“非均衡式发展”的缩影。研发、生产两头在外的空心化格局,被认为亦将制约其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的上限。为求治本,“专利盒”能否形成鲇鱼效应?中国香港还有哪些后招?
超过98%与不足2%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的一句发言内容,引发了位于港岛利园五期某会议室内参会者的哄堂笑声。
此次发言的场合,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下称“宁德时代”)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在2023年底时一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这句粤语则是香港创新科技业界多年来一句稍显“自嘲”的话,意即“高科技惹麻烦,低科技赚大钱”。
以一系列类似的签约及企业落地为标志,为应对内外多重因素变化,旨在通过新型工业化提振经济的中国香港,正在摸索如何走出“只重快钱、单腿走路”窘境。从2022年至今,多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欧美的企业纷纷“落户”,并涵盖金融、汽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对于企业而言,其小九九各有不同,但选择中国香港的相同点,则大多包含了看重其在金融、法治、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宁德时代落户的初步规划为例,就主要涵盖两方面:一、设立国际总部,二、成立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希望利用香港人、财、物、讯息自由的环境,做大在香港的国际总部、知识产权中心、研发中心。”曾毓群称。
香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贸易体系,也被其指出有利于促进“专利运营”模式,以专利产生利润。实际上,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外观设计、版权及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拓扑图)等方面。其不仅是法律权利,也是可买卖和授予特许使用的财产或资产。
“研究中心的产品就是专利,通过专利运营模式,授权给不同车企使用其产品及提供服务以产生收益。在地缘政治复杂情况下,这是一个好模式。”曾毓群说,“香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尤其重要。”
这并非一家企业的判断。作为目前亚洲范围内的区域性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全球第12大专利申请中心,在过去十年中,在港提交的专利申请年度数目累积增加了55%。到2022年时,这一数字为20164项(平均批予率为49%)。
相关数字猛增背后,首先与全球创新中心的不断东移有关。按照香港立法会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2002年时,亚洲在全球专利申请中的占比数字为46%。到2022年,数字上升至68%。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产业不断创新,是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动力之一。此外,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创新型经济体,亦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措施(如知识产权融资、贸易税务优惠等)。
与之相关的,则是创新生态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创新者选择的专利申请注册地点,通常要么反映其专利应用的偏向性市场,要么靠近其生产基地。简言之,到可以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去。
使这一切变得可能的是专利保护具有全球性框架。根据1970年签订的《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人只需向一间专利局提交单一申请,专利保护的效力便可同时扩展至150多个缔约国。
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中国香港近年来出现“水涨船高”现象,也在于其拥有一系列互补优势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综合收益,即不单得益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稳健法律及监管制度,亦有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与区域专业服务枢纽所带来的吸引力。
作为汇聚国际资金、技术与市场的多个中心,中国香港特区在发展知识产权贸易活动时,有其独有的商业交易优势,例如买卖、授权(技术转移、特许经营、商品营销、品牌延伸授权),以及进行合作研究等方面,这也是被大量外来企业所看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