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出台的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其中最受关注的举措为: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
在新“国九条”出台后,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提高主板第一、二套上市标准的净利润、现金流、收入等指标,并提高第三套上市标准中的市值和最近一年营收规模。创业板上市标准亦有所提高。
上述规则的实施采用类似“新老划断”的办法,即已通过上市委审议的主板、创业板拟上市公司,适用修订前的上市条件;未通过上市委审议的主板、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应当适用新修订的上市条件。对于未通过上市委审议,且不符合新修订的上市条件的公司,将引导其重新申报在其他合适的板块上市,做好接续审核。
国泰君安分析称,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提升预计会对20%左右已受理未过会排队企业产生影响。
《财经》根据Wind(万得)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4月23日,尚未过会的主板、创业板IPO(首次公开募股)排队公司(包括已受理、已问询、已回复、落实反馈意见中、已披露、初审中、中止审查,下同)中,共计约53家公司相关数据暂时不符合新的标准。
一位头部私募人士告诉《财经》,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提高后,其所投资的医疗(医药)行业多家公司不符合新的标准,这些公司目前比较迷茫。“医疗行业周期低迷叠加上市标准提高后,等着被上市公司并购是部分不符合新标准公司后续的出路,还有一部分公司争取努力活着。”
多家2022年净利润指标暂不符合新标准的主板IPO排队公司告诉《财经》,根据交易所的要求时点,公司目前正在统计2023年财务数据,后续按照相关要求继续推进上市进程。
一家拟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告诉《财经》,在公司2023年财务数据更新后,将会按照流程继续推进上市进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2023年净利润符合新标准的可能性比较大。”
“尚未过会的主板、创业板IPO排队公司,如果2023年数据更新后还不符合新的上市标准,可能会被劝退。”资深投行人士侯大玮告诉《财经》,如更新后数据符合新标准且继续在审核中排队的公司,后续进程可按正常进程推进。“对于被劝退的公司,在A股市场有三个出路:符合新标准后重新申报、去北交所、被并购重组。”
表1:以主板第一套标准申请上市且净利润暂不达标的部分IPO企业

科创板方面,新规对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上设置更高标准。
多家最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不符合新科创属性要求的科创板IPO排队公司告诉《财经》,虽然公司研发累计金额暂不符合新要求,但研发占比符合规定,公司上市进程暂未受到影响。
主板:超30家公司受影响
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在主板上市门槛方面,提高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
具体而言,一是将第一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从6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从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
二是将第二套上市标准中的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从1.5亿元提升至2.5亿元。
三是将第三套上市标准中的预计市值指标从8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指标从8亿元提升至10亿元。同时,在《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进一步明确主板定位,对发行人的行业地位等提出细化要求。
《财经》根据万得数据不完全统计,随着上市标准提高,尚未过会、因财务指标暂时不符合主板新上市标准的IPO公司共计约37家。其中,不符合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有36家,不符合第三套上市标准的有1家,暂未有公司因第二套标准提高受影响。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4日,注册制下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IPO排队公司中,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的公司共计约17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