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期国债大跌,央行提示利率风险
作者 唐郡
发表于 2024年5月
随着长债利率持续下行,央行开始提示相关风险。图/视觉中国

持续高涨的债牛行情迎来拐点。

4月24日早间,超长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3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23”收益率短线拉升超3个BP(基点),收益率上行对应债券价格下跌。同时,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跌0.53%,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1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截至收盘,“23附息国债23”收益率上行近6.19个BP,报2.47%;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超1%,报107.10。

此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提醒,“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近期,央行至少三次提醒长债利率风险。”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4月8日以来,债券市场行情迅速抬升,收益率下行幅度很大,今天收益率上行是债市极致行情后的正常回调。”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提醒道,央行关注长久期资产利率风险不等同于宽货币取向扭转。“近期央行提及的关注长期利率变化,可能体现了对于部分金融机构资产久期过度集中而暴露较多利率风险的关注,但并不意味着收紧货币政策乃至主动推升利率,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支持经济复苏。”

同时,前述负责人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廖志明表示,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是双向操作,有买有卖,与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只买不卖、购债规模巨大的QE(量化宽松)操作有着本质区别,预计对债市的影响将是中性的。

供求失衡推高长债收益率

在宽货币预期下,本轮债券牛市已经持续了一段较长的时间。

3月以来,3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时间在2.5%以下运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2.3%以下。4月8日以来,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加速下行,其中活跃券“23附息国债23”收益率持续下行触及2.40%关口。

“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但同时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扰动。”前述央行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

本文刊登于《财经》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