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激励人才与建设团队,才能穿越通胀、衰败和滞涨?
作者 刘颖慧
发表于 2024年5月

编者按:

2月,中国农历春节还未过完,美国科技公司OpenAI发布了令世人震惊的Sora。为了对抗英伟达,OpenAI准备融资造芯片,为此在全球招揽半导体人才。世界科技界的指数级变化与成果输出震撼着国人的感知神经。

在中国,值此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我们不仅听到国资委对企业在新技术、新领域发展创新时分开考核绩效的举措,而且听到教育部加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目标,还听到“新质生产力”正从一个新概念变成一种新理念,成为凝心聚力谋求发展、共同奋斗的发力点。

所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努力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各层级、各方面的人才。

然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才——人才个体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人“才”。

但是,世界上的确有完美的团队——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各有所长加上目标一致的配合可以实现“才”干互补。

人才与团队形成的组织能力,是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的永恒核心。

本文将通过分享C投资集团如何通过输出人才管理理念和团队建设的机密方法,让一个面临高通胀、低增长、衰退通道中的实业集团公司快速执行公司战略,财务证实降本增效,最终实现三年整体扭亏、五年整体上市目标的案例。希望为类似境遇的中国企业快速采取行动,平稳穿越发展周期带去启发。

业务长亏,百年荣光难逃“贱卖”

二十年前的O集团公司是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前20的德国能源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存在关联交易的子业务集团或公司。和其他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类似,收购与出售业务企业以保持集团整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O集团公司的本职,随之而来一年多次的组织结构调整是O集团公司的常态。

在2005年,O集团公司终于将入手仅两年而业务严重亏损的W业务连同业务持平的E业务打包在略有盈利的G业务中,一起卖给了英国的C投资集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问题。

W业务是行业里的开山鼻祖,在英国开创了行业第一只产品,然而持续高涨的铜价导致零部件采购价持续上涨,W业务面临全球性的全面亏损。E业务也是行业鼻祖,是在美国开创了行业第一只产品,不同的是其产品在全球的安裝使用标准不统一,故而业务但凡想要进入一个新国家(甚至地区)都要考虑在当地建厂。这使得E业务必然有很多规格不同但功能近似的产品。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统筹,E业务出现了同类产品多达上百个SKU,很多无法共用的零部件、组件、原材料因最小采购量而材料库存高企。叠加上波动的下游需求,E业务不仅因材料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业务利润遭到侵蚀。仅有G业务,不仅技术属于业内领先且快更迭,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在全球都使用统一的安装标准,故而保持着良好的业绩。

C投资集团是PE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O集团属于整体亏损的WEG公司,经过C投资集团的一番“神”操作,居然只用短短五年的时间,便如期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C投资集团也从中获得了10%以上的年复合收益率。

顶级PE公司的投资管理秘密:用一流的团队做“盈”三流的业务

WEG公司的业务跨越了上百年,可是不赚钱。虽然一直存活着,也已被几经易主。直到2005年,C投资集团才接手掌管了这个在传统业务中仍有着技术知识产权但因管理不善而长期亏损的企业。

“管理出利润”。真正懂得这句话含义的恐怕只有C投资集团这种阅企无数且自有一套追踪企业业绩管理办法的控股股东。要知道,在当时,WEG公司的内部管理者及员工出人意料地达成统一意见,就是C投资集团当了一次O集团公司的冤大头,接手了一个“不可能赚钱”的、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实体业务公司。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