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用得越久,饮食习惯越不健康?
作者 李少波 黄健雄
发表于 2024年5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利用在线订餐平台的用户规模达5.35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 37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9.6%。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线订餐平台同样获得了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仅全美最大的一家在线订餐平台Doordash便已经坐拥3 200万用户,约占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且其中1500万是付费会员用户,已接近全体用户的一半。

在平台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数字化技术提供的便利高效体验和共享化平台带来的快捷舒适服务——毕竟生活已如此繁忙,谁不想在下班后躺在家里舒服地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美味的饭菜呢?

在线订餐平台是在数字化转型中天然适配于共享经济的优质产业,并且在社会中牢牢地生根发芽。但是在线订餐平台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关于这些平台可能导致不健康饮食习惯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口已经突破20亿大关,其中接近2.8亿人正处于严重肥胖的状态,长期叫外卖会改变饮食习惯吗?对消费者的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主打健康家常菜的外卖是否会导致肥胖?提供健康餐的卖家在获得更多的订单和收入后,营销方式和售卖行为会产生哪些微妙的变化?

主打健康的家常菜订餐真的健康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研究国內主打健康家常菜、主张共享厨房的在线点餐平台。与传统的外卖订餐平台相比,这类订餐平台增加了家常菜特有的健康属性,既可以外卖送餐,又允许消费者到卖家家里去就餐。

如今,这类以家常菜为主的在线订餐平台已经初露峥嵘,国内就有如“妈妈的菜”“回家吃饭”等平台。我们通过与某主打健康家常菜的订餐平台合作,分析买家数据和卖家数据,考察这类在线共享平台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卖家的售卖行为。

首先,我们对平台所有出售的菜品进行人工编码,参考菜品的食材、热量、烹饪方式等要素,对健康和不健康的食品进行分类。通过对约18万道菜品中随机的1万道进行人工分类后,再以此作为训练集,使用机器学习将剩余的菜肴进行健康分类。结果显示,约70%的菜品属于健康菜品,证明了平台上架的主流菜品是符合建设初衷的。此外,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对菜肴名称、菜肴描述、菜肴卡路里三个指标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分类方法的稳健性和有效性。

用户数据方面,我们从平台中随机选择了174 645名消费者,其中有158698名消费者只使用送餐服务,有3029名消费者只在卖家家里吃饭,而剩下的12918名消费者则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就餐。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