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宗庆后时代”娃哈哈集团的隐忧
作者 马骏
发表于 2024年5月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先生因病救治无效不幸离世。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宗庆后去世前已卸任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由宗馥莉接任。

这一消息迅速将这位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浙商传奇推上了热搜,围绕宗庆后及其女儿宗馥莉的创业接班故事也被大众津津乐道。

围绕娃哈哈集团的报道和评论有诸多视角,笔者关注的是 “后宗庆后时代”娃哈哈的传承和公司治理问题。

从传承的角度看,尽管宗庆后早已开始布局女儿的交接班事宜,但其突然离世仍然给娃哈哈集团留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小受西方教育和文化影响的宗馥莉,其管理和经营理念显然与其父亲不完全一致。

宗庆后秉承“人治”,贯彻“不缺钱、不上市”的理念,而宗馥莉则更为理性,崇尚“法治”,她在一次访谈中坦诚,上市是保障娃哈哈集团基业长青的唯一方式,通过引入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运作方式,老板可以着眼于长远发展而不拘泥于细节。

从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看,娃哈哈集团具有典型的中国家长制特征。据笔者了解,娃哈哈集团至今未上市,集团内部甚至没有董事会,娃哈哈集团的各类大小事宜都由宗庆后先生决定,宗老的个人意志几乎完全贯彻到娃哈哈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外界熟知的老故事是“哪怕买把扫帚,都得宗庆后批准”,宗馥莉在一次采访中也直言“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零”。

娃哈哈集团几乎有着中国绝大部分家族企业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家长制、个人权威治理、创业者崇拜等。这一治理模式在创业初期、内外部动荡期、企业转型期较为行之有效,但当企业进入稳定期并具有较大的规模时,抑或企业掌舵人更替时,可能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家族企业传承的是什么?如何传承?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跨代传承的问题。对于家族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议题。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2022年發布的《中国家族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家族企业的东方智慧与长青之道》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百强家族企业中,当前仍在企业担任董事长或CEO重要职位的创始人平均年龄是61岁,70岁或以上的创始人数量为26位。

对于“传什么”“传给谁”“如何传”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是家族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在“传什么”和“如何传”的问题上,家族企业的传承不是简单的财富“交接”,其中涉及企业核心业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文化的传承。

这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点是要平衡好企业目标和家族目标、企业治理和家族治理。

本文刊登于《中欧商业评论》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