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李幼斌版《亮剑》首播已经过去了18年。 18年来,该剧已在全国数百家电视台重播了上万次,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很多网友表示:《亮剑》是抗战剧的精品,百看不厌。有的网友说:李幼斌塑造的“李云龙”是经典,后人难以超越。
正如剧中,129师政委和师长间的对话中所说的:一个团的人,在不打仗的时候,放在那里看着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当打起仗来,李云龙嗷嗷地吼上几嗓子,全团的人就拼起命来往前冲,就好比一堆干柴,李云龙就是点燃这堆干柴的那颗火种。
李幼斌塑造的李云龙,是一个辉煌战绩与个性棱角共生、优点与缺点并存、极具真实感的人物形象。“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李云龙的人生信条,也是李云龙精神品格的形象表述。
可以感受到,李云龙的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热情与想象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够统率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标的能力。更进一步说,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从战争的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指战员,李云龙所表现出的领导力,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野路子”李云龙
在《亮剑》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台词:“老李啊,你怎么能这样呢?”在同僚和政委眼中,李云龙是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将领,李云龙把自己的这种性格称为“野路子”。这样的人物虽然在管理上有较大难度,但是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出其不意,屡建奇功。
比如《亮剑》开篇是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背景的,当时李云龙为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他们团的任务是负责掩护首长及其他部队安全转移。当他们圆满完成掩护任务的时候,接到了上级指示,要求他们撤出防御阵地,从后方撤退。
李云龙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现在从后方撤退就是放弃了主动权,要是受到敌人炮火的猛攻,会损失惨重的,经过分析后,李云龙大胆选择了正面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