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年,关于“PE巨头”黑石集团与其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的内容频频出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里。这家投资机构自成立以来,资产规模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速度,如今管理资产规模更是超过5 500亿美元。苏世民被冠以“私募界巴菲特”的称号,但他并非天生卓越。在他的自传里,记录着没钱打车而深夜步行50个街区回家、上门谈融资却吃了个闭门羹等等经历。
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关于苏世民青年时代的经历与成长,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启发。
2020年,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73岁的施瓦茨曼(中文名:苏世民)搞起了跨洋直播卖书。50多位政商要人为他的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写了推荐语,周小川、马云的推荐语被印在腰封上,更有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先后与苏世民通过视频连线进行“巅峰对话”。
黑石集团成立于1985年,在过去30余年中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33%,早已成为“华尔街无冕之王”,截至2019年管理资产规模达5 711亿美元。苏世民则被视为白手起家的“美国梦”典范。他是犹太移民后裔,拥有159亿美元个人财富,是特朗普的“闺蜜”(confidante)和“最新的永远的好朋友”(latest BFF)。他拥有什么样的青年时代?
在大学毕业前的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苏世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答案与众不同。“我想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从无数的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传送给世界。”
他一生都在感知世界的信息,探求规律。这个进阶过程就像一档电视节目《听音识曲》,知道的歌越多,就越有可能只通过一两个音节就识别出这首歌是什么。你会变得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在看到所有测试结果之前,就可以知道患者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短跑冠军
苏世民、张磊、沈南鹏同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投资界领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苏世民是靠短跑成绩上的耶鲁大学。他在当地高中短跑接力赛中总是跑第一棒,最优秀的战绩是州冠军、全美排名第四。
投资与体育有相通的底层逻辑,同样需要经验、耐力和对痛苦的忍耐。几个项目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知行合一的长久策略、研究、执行,以及纪律,才是赢面。
这段“整个冬天都在跑圈”的体育训练经历,长远地影响了苏世民的人生和投资旅程。在此后数不清的投资谈判和人生博弈中,他总是回忆起高中时期的田径教练阿姆斯特朗。教练传达的信息简单而一致,即“全力以赴地跑”。他既不恐吓威胁,也不盲目表扬,而是让队员们自觉发现内心的目标。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阿姆斯特朗教练的田径队只输过4次,总体胜负比为186∶4。“我们坚持在恶劣的条件下训练,竞争对手却在冬天什么都没做。春天来了,我们准备就绪,逢赛必赢。”苏世民感慨。
这段经历让青年苏世民理解了坚持的价值,额外的付出一定会换来意外的收获,教练每次都让苏世民多跑几英里,日久天长,这些额外的付出逐渐变成一种志在必得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成为苏世民的无形资产,需要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供他撷取,后来他利用这些无形的资产推进投资生涯。

例如,苏世民很喜欢杠杆收购,这种投资比股票投资要复杂得多,首先寻找合适的收购资产标的,与标的所有者签署保密协议,并获得关于拟收购企业的更多详细信息,完成尽职调查。接下来,与投行银行家研究资本结构,以确保在经济环境转向不利的情况下,保持财务灵活性,进行投资。之后是选择自己信赖的、经验丰富的高管来改善所收购企业的运营。如果一切顺利,在出售企业时,前期投入的债务会提高股本价值的回报率。
这种投资需要常年付出、出色管理、努力工作、持之以恒,还需要老练的专家团队。但如果能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进行杠杆收购,就可以获得极为可观的回报,就像阿姆斯特朗教练那样,创下186赢4输的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