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教鹊术掩琴名
作者 梅强
发表于 2024年5月

说到近代巴渝掌故,至今山城文艺界老人犹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则旧闻津津乐道。此事《巴渝故实录》记载如下:

重庆南岸玛瑙溪水泥厂破土施工,挖出一座汉墓,墓内汉棺完好无损,蔚为奇观。古琴界人士缘《聊斋·局诈》在古墓掘得良琴的故事,竞相求购棺木。浦晓岚捷足先登,购得汉棺改料,亲自监制了三具古琴。初声响粗劣,经多日调理修整,琴音果然清烈如绿绮。我曾亲见重庆市川剧院文家棠抚过其中一琴,确属神韵非凡,不愧名琴。

重庆文史界耆宿段云璞、唐冶泽等亦曾在文章中提及这则趣闻,文中的斫棺为琴者或又被写成“蒲晓岚”。此老不避棺木之晦,捷足先登,自是极爱琴之人,其名亦在近代重庆琴坛要者之列。掌故家段云璞先生《重庆琴事》记云:“民国初期,重庆的古琴艺术还很兴盛,古琴界的知名人士亦不少,计有:名中医崔善元……以及浦晓岚、唐士诚等人。”段先生所写系由前辈琴人口述史中取材,既已言之凿凿,其人或真实存在。然而除却改棺造琴之事,近现代琴史或地方文献中“浦/蒲晓岚”之名竟皆付之阙如。今日重庆琴圈谈往论故,也鲜有提及这位能琴的前辈的,不免令人遗憾。

近阅已故琴家方文伟先生所编之《清如古琴》,中有杨清如先生致成都唐中六先生的珍贵书信一封,对当年“汉棺造琴”之事呈现了另一版本的记录:“以前有个中医补一得了一口汉棺,造了四张古琴,张顺臣得了一张,后来卖给文家棠……”

信中明言,当年得汉棺者实为中医“补一”,这一关键信息适可补充先前“文献不足征”之憾。补一乃近代巴蜀杏林赫赫有名的人物,是闻名遐迩的中医火神派圣手。根据医林文献记载,补一,字晓岚,清咸丰六年(1856)生于四川遂宁,毕生从事中医药事业。其人一生传奇,1919年起亲入川滇边陲深山采药,由滇越路辗转越南海防、河内,继赴中国香港、广州、天津、哈尔滨,乃至俄境,沿途遍访名师,打通生理、药物、解剖诸学,学成归来悬壶巴蜀,其在二十世纪重庆渝中区太平门海关巷所设之“补一药房”医人无数,誉满山城。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