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人物访谈走向历史人物研究
作者 周松芳
发表于 2024年5月

怀宇兄以海内外华人学术文化“大家访谈”蜚声于外,从2005年至2014年,遍访中国、美国和新加坡两百多位前辈名家。唐吟方先生说,李怀宇赶上了世纪的末班车,访谈到中国最重要的一批知识人,他访谈的总量后人无法企及,而他访谈涉及的关注点又显示出一代人的人文关怀与独立立场。复旦大学吴中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等著名学者都曾撰文赞许,许纪霖教授称其为“采访文化人最好的记者”。特别是受访者有一百来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先生,现在很多已经辞世,因此这些访问记录便显得弥足珍贵,而成为各大出版社争取的对象。目前已结集出版了《亲爱的风流人物:五十八位港台妙人素描》《访问历史:三十位中国知识人的笑声泪影》《访问时代:十二位知识人的思想世界》《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家国万里:访问旅美十二学人》《与天下共醒:当代中国二十位知识人谈话录》《各在天一涯:二十位港台海外知识人谈话录》《过眼云烟:华文名家的心灵世界》等十余种。

但我更关注的是李怀宇先生在访谈结束后陆续推出的相关著述,因为不再是相对原生态的访谈记录(当然从访谈前的准备到访谈文章的形成,都有不少的研究基础及成果),而是有如唐德刚先生做口述史那样,有了更多的史实增补及研究结论,从新闻性的人物访谈向研究性的口述历史转变。所谓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访谈录比口述史更进一步,也是给史家做材料,为事实找旁证,为历史留下更多元的初稿。同时,无论是访谈录还是口述史,在有才华的作者手里,通常就是上佳的人物传记。李怀宇也深具这种自觉。他曾夫子自道:“胡适当年深感中国传记文学缺失,到处劝他的老辈朋友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