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 姚建彬
发表于 2024年3月

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已经成为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桥头堡、主阵地之一和半壁江山,与中国网络文学在东亚、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域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同时也相互竞争的良性格局。

从当今世界的文学与文化版图来看,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同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一样广受关注和欢迎的现象级文学创作与生产景观,甚至有人称它们为“当代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二十国青年评选出了当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分别是——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

中国网络文学与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既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精神与物质生活的重要两级,也构成了海外世界感知并了解当代中国最具有震撼性的两端。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讨,并就此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就显得极为紧迫而重要。

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把东南亚打造成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完善对东南亚的基本认知。根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2023年5月在中国网络文学周上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在亚洲地区传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用户已超过1.5亿人,其中亚洲用户已经超过1亿,而在这1亿个亚洲用户中,有80%的用户又来自东南亚国家。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元人民币,已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实体书授权与上线翻译作品比例为4:6。在上述30亿元的中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中,仅亞洲的海外市场规模就高达16亿元,超出了北美、欧洲等地区的中国网文出海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55%,其中东南亚约占38%、其他亚洲地区约占17%。

从以上所揭示的中国网络文学的东南亚用户数和中国网文出海在东南亚所占据的市场规模这两大数据来看,东南亚对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所具有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早在2017年,阅文集团的首席行政官吴文辉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就曾指出:“从我们这边出去的小说、出版的图书,(主要市场)首先是港台,接着是东南亚、韩国,然后才是欧美。”换言之,中国网络小说闯入英语世界之前,早已走红东南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十一国的民情、国情、风土人情、语言面貌、风俗习惯、族群分布、宗教派别、人口结构、教育状况、审美好尚等多方面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从而为中国网络文学更好地走向东南亚提供具有坚实基础和可靠学理依据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以便为我们的文学主管部门、网文企业开展中国网络文学相关工作,乃至为网络文学作家本人的“出海”提供接地气、可实操的指引。

东南亚十一国中有半数以上的国家,特别是越南、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这些国家同我国山水相连,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儒家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广泛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在该地区经历了数百年的迁徙和融合,不仅对东南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群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同中国本土的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为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的“出海”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精神纽带、文化渠道。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参加2023第三届海南自贸港网络文学论坛时所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指出: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统筹设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四大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对受众和对象国的调查研究,从粗放式传播向精准传播转变;二是优化出海作品题材结构,从以一般性传统题材为主,向以反映当代中国的现实题材为主的内容生态转变;三是改进传播方式,由单一的文本阅读向以视频为代表的媒介融合传播转变;四是完善运营机制,由平台在国内向海外推送,向在海外本土化发展转变。通过转型升级,大力提升网络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沟通交流和友好相处,为重塑世界新的文化版图,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作出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本文刊登于《天涯》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