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标志着发展普惠金融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保障个体享有基本金融服务权利,不受门槛和壁垒限制,旨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能便捷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具有广泛性、便捷性、可负担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等特点,对企业贸易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企业贸易转型的背景与现状
全球化进程加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竞争。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贸易转型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贸易转型已然成为众多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伴随着互联网、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也越发强劲,不仅成为推动国内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也为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外贸扶持政策,不断推动贸易港与自贸区的建设,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消除障碍。在此背景下,各中小企业纷纷主动参与贸易转型。
在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加之转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令许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从而使企业融资越发艰难。这种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的矛盾,让不少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普惠金融对企业贸易转型的影响
拓展资金来源,助力企业贸易转型。传统的融资方式往往因高门槛和手续繁杂让诸多企业望而却步,然而,普惠金融通过优化融资流程、降低准入门槛,能让更多企业更为便捷地获取所需资金,既能支持日常运营,又能支持在关键领域的发展,从而能为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