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东北农业绿色转型
作者 王文迪
发表于 2024年7月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普惠金融与之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新兴金融模式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更多人能够轻松获取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数字普惠金融为当地农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提供了更多机遇。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融资约束始终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时,资金显得尤为关键。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崛起为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作为一直秉承绿色金融理念的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在投资过程中积极体现绿色属性,引导资金向绿色领域流动。这一趋势促使更多资金注入绿色创新企业和绿色农业产业,使得农业生产者能够以较低的门槛获取资金,用于绿色技术升级,从而有效缓解粗放型经济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现代生产环节中,生产者是其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在农业生产领域,这一规律同样适用。尽管资金支持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若生产者缺乏与现代农业技术、工具相匹配的人力资本条件,即使拥有诸多资源,其发展进程也可能受到制约。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农业农村注入了大量资金,同时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进而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这对于推动农业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农村农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渠道。同时,它还能借助数字平台宣传环保理念,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农业绿色发展亟须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有限,且受地理位置影响,难以受到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故而农业创新动力稍显不足。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力量,能够为农业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通过金融科技平台,农民和农业企业可便捷获得资金,用于研发和推广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