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企业合规领域立法
作者 蒋誉铭
发表于 2024年7月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企业合规成为备受瞩目的新焦点。企业合规是为了实现依法经营、防控法律风险。企业合规改革符合法治国家建设需求,是法治思想的实践成果。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多项合规管理文件,体现了我国在推动企业合规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法治保障的决心。因此,现阶段更需建设国家现代化立法保障机制,有效提高合规体系建设标准,厘清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合規模式,为不断深化合规改革指引路径。

企业合规领域立法的实践基础

当前,我国通过实施多路径、多层次、多类别的立法策略,全面推动企业合规领域的立法工作,并鼓励企业进行合规备案,推行合规激励措施。法治建设既要关注末端治理,也要重视前端预防。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企业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因此,建议将全面推动企业合规纳入国家立法范畴。让涉刑、涉罚、涉诉企业进行合规整改,并给予从宽处理,不仅能预防企业再次违法,还能让企业树立信心。通过立法,把制度、指导路径等内容固定下来,可以使企业对合规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执法机关对合规的重视程度,可以增强制度约束力,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企业合规领域的立法必要性在于规范执法监管等行为。在涉案企业面临刑事或行政法律问题时,现行法律对于免罚、轻罚制度的应用不够主动且不够完善。推动企业合规立法建设,有利于执法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加主动地适用免罚、轻罚制度。在监管过程中,促使涉案企业实施合规整改,并依据法律规定给予宽限期或从轻处理,从而降低惩戒力度。

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合规建设,需要借助企业合规领域的立法支持。在强化企业合规意识、关注合规建设的同时,关键是发挥相关部门及司法机关的作用,构建企业自主合规的激励机制,扶持企业自主合规,并鼓励企业进行合规备案。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