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该如何发展?对策有哪些?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数字化知识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以网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印发,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因此,我们要剖析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这样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现代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河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8249.08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36717.00辆,这些数据反映了河北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只有大力发展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农业现代化中来。这样既能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又能带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1.1万家,辐射带动全省68.5%的农户,覆盖94%的行政村,注册家庭农场数量达7.7万家。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提升,为促进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资金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资金投入不足以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数字基础设施的薄弱状况。目前,流向“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与维护等工作中的资金数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