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信贷融资服务中金融科技的双重作用
作者 于召光
发表于 2024年7月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提供者。由于信贷融资的供不应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融资困难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为金融机构优化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促进信贷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

我们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金融科技对企业信贷融资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几点解决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金融科技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

对企业信贷融资可得性产生的影响。企业在发展中,对信贷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信贷配置失衡现象时有发生。要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这也使得很多资质条件较好的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逐渐与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促进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经营模式、创新信贷技术,使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能更好地甄别企业资质条件。

如今,金融科技已经广泛深入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智能运维、营销管理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商业银行现代化发展速度,同时提高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合理使用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更多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舆情、企业家消费行为等,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情况下,金融科技也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这对于提高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来说有积极影响。

对企业信贷融资期限结构产生的影响。金融科技本身存在普惠性、技术性特点,能够有效缓解信贷融资期限和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矛盾。传统金融行业在金融科技下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使信贷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改变。金融科技在加快传统金融业改革升级速度的同时,也为银行金融信贷业务带来巨大冲击,这也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在金融交易中,合理使用金融科技能够突破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了商业银行信息垄断现象,历史上以私有信息为基础的金融信贷模式不复存在,银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4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