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作者:陆游(宋代)
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强弩夹射马陵道,屋瓦大震昆阳城。
岂独鱼虾空际落,真成盖屐舍中行。
明朝雨止寻幽梦,尚听飞涛溅瀑声。
夏日多雷阵雨,尤其是在入夜或者午后时分。虽然这样的天气总是挟风带雷,来去匆匆,令人猝不及防,但骤雨的洗礼也让炎炎夏日多了几分清凉。
一年四季的降雨中,夏天的雨最独特。它既不似春雨的娇羞温柔,也不似秋雨的缠绵凄苦,它来时气势滂沱,去时艳阳高照,往往给人带来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古代的诗人是怎样记录这种天气的?
迅疾猛烈的雷雨天气
在我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夏日大雨的诗句,唐代诗人韦庄曾用“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描写夏日的暴雨,宋代诗人陆游则用“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描述暴雨的雨势。
夏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雷电交加。文章开始提到的陆游所创作的七言律诗,就描绘了农历七月十九那场疾风骤雨中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感受。
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天际,撼动大地。迅疾的闪电穿破乌云,使灰暗的天地亮如白昼。骤然间,密集的雨水倾泻而下,仿佛被打翻的水盆或水瓮,将天河之水倒下来。这场夜雨的雨势如此强劲,好像在马陵道上的万箭齐发,雨水拍打着屋顶瓦片,整个昆阳城都在剧烈震动。怎能让鱼虾在水中无所依托地游动呢?现在的状况让人感觉像是走在满布屐齿的屋中,每走一步都会水花四溅。待到明日雨停之后,回忆今宵的梦境,仍然能听到瀑布飞溅、涛声阵阵,它们如同大自然奏出的美妙乐章。
陆游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暴雨的猛烈和威力,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力量,抒发了自身的感受。读罢此诗,我们也好像置身其中,接受了暴雨的洗礼。
关于雷雨,陆游还写过一首名为《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的诗:“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壤山。江潮默应鳗岫溢,铁锁自脱梅梁还。今夕虚檐泻悬瀑,预知高枕听淙潺。”这首七言诗依然是写雷雨天气,诗人所追求的仍然是雷雨过后的安眠和宁静。
只要是雷雨天气,就会有电闪雷鸣、大风、黑云和倾盆大雨,并导致河水上涨,甚至可能出现洪涝灾害,但这样的天气来得很快,去得也很快,这是由强对流天气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夏日的雷电。
“雷车”和“霹雳车”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陆游在诗中将雷电称为“雷车”。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雷电之所以被称为“雷车”或“霹雳车”,是因为雷电能够发出巨大的声响和震动,总会使人联想到战车在冲锋陷阵时产生的轰鸣声和震动感。
“雷车”出自《庄子》,被视为雷神的车子。“霹雳车”则是古代一种抛石装置,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霹雳车”的记载。古人之所以将雷电与战车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受时代和科技水平所限,他们对雷电的认识不足,只是感知到雷电的声音和战场一样恐怖。
雷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