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爷与西游记的故事有缘,缘分这东西,很玄。
1994年《大话西游》开拍时,周星驰与几人刚成立一家新的电影公司(“彩星”),《大话西游》是开山之作,众人雄心勃勃,没人料到这会是唯一一作;2013年再拍《西游·降魔篇》,从此周星驰藏身幕后,彻底转型,至今不再出演任何银幕角色。
作为电影人,周星驰每在事业的关键处,就“遇见”西游记这个故事。
说是“遇见”,而非自主选择,是因为《大话西游》主要出自影片的编剧和导演刘镇伟。两人1990年合作的《赌圣》,让周星驰一举成为“顶流”。星爷再邀合作,刘镇伟问,你敢不敢演西游记?星爷说行啊。他又说是爱情片,星爷“傻了”。
虽然剧本是刘的,但周星驰也在影片中倾注了他的创作和想法。港片的黄金时期,凡事求快,初始剧本十分简陋。周星驰又是一个会在拍摄时提大量意见的演员,这在片场无人不晓。再者,《大话西游》是新公司开山之作,又是周星驰第一部大投资影片,影片共投资6000多万,周星驰自己也是投资方之一。周对这部电影更加上心,力求完美,自然不必多说。
然而关心则乱。1994年宁夏,一伙人在片场将故事越拍越长,最终不得不分上、下两部电影分别上映。也因此,《大话西游》时长超长,人物众多,元素混杂,很难在电影院里一次看懂。到2013年 《西游·降魔篇》,是“星爷”、也是导演的周星驰,终于一人独掌了话语权。或许后者,才是“周氏西游”的正统。
所以,《大话西游》不等于周氏西游,要看懂周氏西游,就无法脱离周星驰自己的故事。
《大话西游》已过去整整30年了,当我再把西游原著、两部电影以及剧本等对比着看时,一个古怪的想法冒了出来——将西游记解构后另类演绎的《大话西游》,它的精神内核却是一比一地忠于原著;相反,被赞紧贴原著、还原了三徒弟“妖魔本色”的《西游·降魔篇》,满满的却是周星驰自己的回忆与叹息。
最颠覆,也最原著
《大话西游》中悟空的形象,最早来自一个小孩儿的胡思乱想。刘镇伟是港影人中一怪才,自幼成长于香港长洲,穷乡僻壤,闲时只有看电影消遣。然而粤语残片,粗制滥造,小时的刘镇伟曾想:“如果我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自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唐僧,还取什么经?”
于是我们看到《大话西游》开篇的名场面,孙悟空弑师。观音指责悟空:“你这个畜生,本来答应如来佛祖护送你师傅唐三藏去取西经,你居然跟牛魔王串通起来要吃你师傅。”
西游原著中,取经之前的孙悟空,也是一只顽劣的泼猴。“86版”央视西游中,悟空顽则顽矣,劣则不提,幸而如此,保住了孩子们天真的童年。
原著中,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得本事,得意忘形。他强行与龙王“认邻居”,勒索来金箍棒和一身装备,马上变脸“一路打出去”,口里还嫌弃四龙王“聒噪”;喝醉被带到地府时,他不仅信笔涂了生死簿,还把勾他魂来的两个地府公务员“打为肉酱”。两起官司诉至天庭。
天庭招安,悟空却嫌官小。及至封了他齐天大圣的名号,他又偷吃蟠桃、破坏瑶宴,坏了事儿后回到花果山,是为避祸,却引祸来。
天兵天将征伐,花果山伤亡惨重。与他“称兄道弟”的七十二洞妖王,还有投靠而来的“小迷弟”独角鬼王,悉数被抓。悟空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况且“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将西游记解构后另类演绎的《大话西游》,它的精神内核却是一比一地忠于原著;相反,被赞紧贴原著、还原了三徒弟“妖魔本色”的《西游·降魔篇》,满满的却是周星驰自己的回忆与叹息。
《大话西游》中,孙悟空之顽劣主要以“情欲”表现,这或许跟刘镇伟最擅长的创作三要素——“喜剧、惊惧、爱情”有关。
猴子处处留情,不娶也撩,墙角也撬。
《大话西游》存在平行时空的结构。第一个时空中,孙悟空不愿取经,被菩萨制裁,唐僧一命换一命,才让他得以转生为至尊宝,但至尊宝同样不愿取经。至尊宝偶然穿越到500年前,虽然时间线打乱,但这仍属第一个时空,直到至尊宝戴上金箍,“救了”紫霞,第一时空才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