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成灾,城市该如何应对?
作者 刘可澄
发表于 2024年11月
为了限制人流,威尼斯政府向一日游游客征收“进城费”,引发了不少争议。

计划去法国南部城市马赛,感受地中海峡湾的魅力吗?按照马赛旅游局宣传手册中的描述,那里“沙粒细密均匀,海水碧绿清澈,风景优美犹如画卷”。然而,美国《福多尔黄金旅游指南》却将马赛峡湾列入了“景区黑榜”,因为“那里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请让大自然喘口气吧”。“过度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于2010年前后,联合国旅游组织对它的定义为:游客数量过多,不仅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游客自身的游玩体验也难以保证。

近20年间,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了整整一倍,2020年已达14亿之多。联合国旅游组织预计,2030年时,国际游客数量将突破18亿。这一增长趋势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产阶级人口显著增加,带薪假期制度逐步落实,廉价航空日渐兴起,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国际旅游热潮。然而问题在于,95%的国际游客都集中在了5%的景区里!有的时候,一位博主分享的一张照片就足以将某处景点推上社交平台的必打卡榜单,火遍全网。美国加州的一座小城就有过这样的惨痛经历。在短短的一个周末里,这座因虞美人花田而走红的小城突然涌入了10万游客。花田被肆意践踏,损毁严重。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开始向每名游客收取五美元的门票费用,并安排摆渡大巴接送游客,以维护游览秩序。

| 无一幸免 |

旅游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了诸多问题。“水上之城”威尼斯正在不断下沉,停靠在中心城区码头的大型游轮或许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载着大量游客的游轮会掀起巨浪,对当地建筑的地基造成冲击。因此在2021年,威尼斯政府下令禁止大型游轮驶入历史城区。2019年,可持续旅游先驱国家哥斯达黎加发起了“停止与野生动物自拍”运动,呼吁游客尊重动物自然习性,与其保持安全距离。

《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游客的自然资源使用量也远高于本地居民,会对自然生态造成极大压力。一般而言,游客的用水量(泳池、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是本地居民的三至四倍之多。埃及政府甚至需要借助陆运为游客运送水资源。

此外,旅游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城市街区越来越上档次,但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却越来越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有人声称自己患上了“游客恐惧症”。巴塞罗那市长称:“我决不允许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供人随便参观的游乐场。”然而,搬到郊区躲避游客也并不可行,因为在爱彼迎等短租平台的影响下,旅游城市的郊区房价持续攀升。对于法国、西班牙、马尔代夫等多个热门旅游国家而言,旅游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已无法抵消游客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