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天后隐身
作者 邹迪阳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4年8月2日,德国慕尼黑,阿黛尔演唱会现场

慕尼黑的体育场,夜气如烟,周空静谧。星光和月色的映衬下,阿黛尔将话筒贴近嘴边,空气中瞬间涨满了离愁的味道。

这座可容纳7.3万人的露天体育场,是专为阿黛尔在慕尼黑的4场演唱会而建。据统计,演唱会共为当地带来了5.4亿欧元收益,而就在8月31日的最后一场演出中,阿黛尔突然宣布将“无限期息演”。

“有时候,为了走得更远,我们必须学会停下脚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我决定在完成所有的驻唱之后,给自己放一个长长的假。这个假期没有期限,没有计划,只是简单地,想要去生活,去感受,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不是阿黛尔第一次“神隐”,却显得尤为正式。被不舍牵绊之余,粉丝们哄抢着阿黛尔在拉斯维加斯末轮驻唱的门票。他们想当面为偶像践行和送上祝福—愿她能在别的天地也能绽放光彩,谢谢她用歌声昭告世人,那些生命里仓皇的起伏和转折,终会写成一首不绝于耳的思念曲。

作为创作型歌手,阿黛尔以女中音唱法和多愁善感的歌曲创作而闻名,她爆红全球是在2011年,作品《21》是女艺人中霸榜“Billboard 200”时间最久的专辑。短短几年,她便斩获了16座格莱美奖,也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音乐家之一,专辑全球销量1.2亿张。其歌曲《Rolling In The Deep》《Someone Like You》脍炙人口,即便未知其人,也定然听过她那真挚醇厚的歌声。

尽管已经是爆红全球的天后,阿黛尔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却充满不自信,由于童年的家庭关系影响,阿黛尔在情感中总会缺乏安全感,于是她频繁以淡出人们视野的方式,为自己充电和疗伤。“人们竟然对我的歌和我的声音感兴趣,这太疯狂了。我不认为这会变得正常。所以,平衡是必需的。”

由于童年的家庭关系影响,阿黛尔在情感中总会缺乏安全感。

“我不知道一个爸爸该做些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爸爸。”

幼年阿黛尔

退出音乐舞台的原因之一是与镁光灯的斗争,她说:“我怀念成名前的一切,我想最怀念的可能是默默无闻的日子。”

强大与脆弱,自信与自卑,复杂的不安全感背后,体现着阿黛尔身上种种矛盾性的人格特征,同时也是供她自我挖掘的绝佳创作养料。

贫民窟里飞出的精灵

早在现象级神专《21》诞生前,阿黛尔的星途就有了灿烂的开局。2008年发行的首张专辑《19》劲卖760多万张,让她摘下了BBC年度新声、第51届格莱美奖最佳新人奖和最佳流行歌手奖等殊荣。唱片封面上,她双眼微阖,睫毛如弯月般上翘,倾吐着女孩谜样的心事。

《19》中有多首流传甚广的金曲,如《Daydreamer》《Hometown Glory》,以及翻唱鲍勃·迪伦的《Make You Feel My Love》等等。同样千回百绕的,还有《Chasing Pavements》。阿黛尔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源于某次跟男友在酒吧吵架后夺门而出,在凌晨的马路上狂奔,却只能对着人行道痛哭。她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将其引申为感情里的迷惘、受挫。

在画面感氤氲的歌词和旋律中,用真挚醇厚的嗓音拨人心弦,向来是阿黛尔标志性的杀器。而她在感情路上的几经兜转,从另个角度看,亦是为了清偿幼年的煎熬。

1988年,阿黛尔出生在北伦敦的托特纳姆,一个混杂非洲裔和加勒比人、贫困率高和犯罪猖獗的地方。母亲佩妮在17岁时便生下了她,父亲马克·伊万则是个低收入的威尔士水管工,他在阿黛尔3岁时和妻子离婚,抛下母女俩回到老家,终日沉溺于酗酒。

从阿黛尔记事起,她和父亲间就形同陌路。“我不知道一个爸爸该做些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爸爸。”她说,“和你流着相同血液的至亲却不能遵守诺言,这令人失望。”

丈夫走后,照顾女儿的担子全落到了佩妮肩上。她做过按摩师、装修工、后勤工作人员,带着阿黛尔辗转于布莱顿、布里克斯顿等城市,最后在伦敦南部西诺伍德一家折扣商店楼上的公寓里,勉强安顿了下来。

阿黛尔与母亲
2017年3月18日,墨尔本,阿黛尔演唱会现场

除了给孩子基本的物质尊严,佩妮也是阿黛尔音乐上的启蒙。她不仅会在每晚哄女儿睡觉时用唱片机放歌,还会在家给女儿办小型演唱会,拉来邻居当应援。阿黛尔对玛丽·布莱姬,劳伦·希尔和艾丽西亚·凯斯等老牌天后的好感,也离不开母亲的熏陶。为此,她在手腕上留了个“One Penny”的桃心纹身,寓意着无法言说的感恩。

14岁这年,阿黛尔开始独立作曲,同时考上了有“偶像摇篮”之称的伦敦表演艺术与技术学院,与凯特·纳什、艾米·怀恩豪斯和凯特·玛露等人成为校友。当时与她同班的,还有利昂娜·刘易斯、杰茜·J等未来的新星。

然而,跟身边很多人不同,阿黛尔起初对音乐圈并不感冒。比起看重名声,她更喜欢一个人跑到酒吧安静地驻唱。直到朋友将她在校录制的三首demo发布到社交网络Myspace上,多家厂牌才注意到她卓越的唱功和创作才能,接连向她投出橄榄枝。

由于对音乐产业缺乏关心和了解,阿黛尔本以为这些来信都是垃圾邮件。在被母亲说动后,她才和独立厂牌XL Recordings的经纪人见了面,并当场完成签约。2008年《19》发行后,作为阿黛尔专辑在北美地区的分销商,哥伦比亚安排她作为高收视节目《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某期的嘉宾登上舞台,以打入美国市场。

在当时,节目和美国大选的话题联动,为阿黛尔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曝光度。很快,《19》在美国的销量飙升,阿黛尔的人气也扶摇直上,冲到了iTunes等排行榜前列。多年后回望,首专中的演绎尽管褪不去青涩,但又的确附带上了跨越年龄的早慧和深沉。

以此为坐标,阿黛尔奠定了自己音乐核心的元素,那就是创作跟生活、情感体验的交叠拉扯。她也借此以迅猛的势头,开启了走向世界、成为殿堂级女伶的跃迁之旅。

征服亿万双耳朵

在阿黛尔刚走红的几年里,外界对她的认知除了“很会唱”,还有醒目的大码身材。类似不断覆盖的标签,折射出了女艺人在圈子里的窘迫。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