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船票20万,他们抢着去“坐牢”
作者 张婉莹
发表于 2024年11月
2024年4月2日,海南三亚,“梦想号”豪华邮轮停靠在凤凰岛国际邮轮港

年少不知邮轮好,错把红眼航班当作宝。

今年国庆假期以来,邮轮游热度持续攀升,在传统的飞机、高铁等出行方式之外,邮轮正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成为出行旅游新方式—有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前一个月,国际邮轮的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30%;国庆节前夕,邮轮商品的预订量更是同比增长了近600%。

36岁的李笛在体验过一次上海到日本的邮轮旅行后,彻底爱上了这种旅行方式。不用赶大巴、飞机,在船上睡一觉就到目的地。随着年龄与收入的增长,她觉得这种“度假型”旅行,更适合自己。

五天四晚的旅行中,不仅一路可看美景,船上不限时供应的美食以及晚间精彩的节目表演,让李笛“足不出船”就能尽享美食与美景。

对于平日在消费行业快节奏工作的李笛来说,假期既不想动脑做攻略,也不想“特种兵式”打卡,邮轮度假可谓是打工人的天选出行方式、最适合“牛马”的“自愿坐牢式”旅行。

作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邮轮已成为国际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旅游载体。近来,国际邮轮纷纷奔赴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热度走高。

我国邮轮产业自2006年起步,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19年旅客运输量已达221万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到了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约50万人次。

一位邮轮销售向笔者透露,今年国庆假期的热门航线船票,非常紧张,如上海至日本福冈的航线,多数舱位早已售罄。一位常坐邮轮的乘客在社交平台上则表示,国庆期间自己登陆海洋光谱号时,看的不是大海,是“人海”。

在海上漂一周,就花掉你一个月的工资,到底是谁在推高“邮轮经济热”?

花掉20万,邮轮上有谁?

中国人最早接触邮轮旅行的启蒙,或许是因为电影《泰坦尼克号》—除了Jack与Rose的凄美爱情,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奢华,亦让很多人对邮轮消费留下价格不菲的印象。

丰富美味的食物、旋转而下的水晶楼梯、睁眼就能见到窗外大海的景色、丰富的室内表演、下船安排好的参观……一分价钱一分货,优质服务的背后,是不菲的小费与昂贵的船票。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
2024年3月19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停靠着一艘邮轮

从数据来看,邮轮上的人群,85%左右是55岁以上的人群。毕竟,船票的价格与几天几夜的时间,需要消费者既有钱又有“闲”。

代理着全球范围内50多家邮轮品牌全线产品的世界邮轮网运营总监周晓琳,向笔者证实了这一点。在周晓琳看来,喜欢邮轮旅行的客人分很多种。

其中,长航线的客群大多很早就已经开始出国陆地旅行。当他们发现,陆地旅行的舟车劳顿可以通过邮轮旅行解决时,就爱上了邮轮出行。

据周晓琳观察,很多选择邮轮出行的消费者,是有学识有认知的中老年群体。不少邮轮客人都是退休之后的教师、医生、会计师等人士。

有人说,邮轮旅行只有0次和无数次。以周晓琳的客户为例,坐过一次邮轮后,再购买该品牌的复购率基本在95%以上,并且还会拉来亲友一起坐邮轮出行。

“这类客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更舍得花费在舒适的体验、精美的膳食,以及良好的服务上面。”换句话说,是否选择邮轮旅行,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还与消费观有关。

早在2008年,作家毕淑敏曾在与儿子芦淼乘坐“和平号”邮轮,环球旅行了114天。那个时候,选择邮轮环球旅行的游客不多,毕淑敏需要在国内凑齐同伴,才能前往日本横滨跟船旅行。

毕淑敏乘坐的邮轮每次停靠港口,都会安排特别的旅行路线,少则三到四天,多则七到八天,可以到下一个港口再赶上行程。她记得有一个台湾老太太去了加勒帕克斯群岛,这是达尔文当年发现“进化论”的地方。回船后老太太赞叹,“仅此一地这趟旅程就值了”。

但是,额外路线太贵,需要好几万元。毕淑敏与儿子只能忍痛割爱,去一些比较便宜又难得的地方。即便如此,离岸后的旅行花费包括住宿与交通等支出,4个月内,亦花掉毕淑敏母子20万元。

在邮轮上,毕淑敏说,她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甲板上看海,体会一种流浪的感觉。在她看来,只有漂洋过海这种方式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星球。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4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