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习惯性赖床,“惩戒”为什么不管用
作者 曹敏
发表于 2024年12月

双职工家庭带孩子,每周一早晨都是兵荒马乱的场面。我家的问题主要出在儿子轩轩身上。轩轩今年6岁,赖床已是“沉疴顽疾”,无论我和丈夫多么焦头烂额、心急如焚,他都我行我素。

那周我和丈夫单位各有重要事务,于是我俩较往常早半小时起床。待我将一切收拾妥当、早餐准备就绪后,丈夫那边却溃不成军。一向情绪稳定的丈夫忍不住了,揪起儿子衣领将他提到餐桌前。丈夫动作略显粗暴,儿子更不依不饶,当即在椅子上“蠕动”起来,一招“神龙摆尾”便把装满豆浆的玻璃壶推到地上。

在一片狼藉中,丈夫的怒火再次被点燃,索性不吃早餐,拎起儿子就送去学校。路上丈夫对我说:“轩轩长大了,应当懂事。他不老实吃饭干脆就别吃,饿一顿长长记性。”我心中略有不忍,但转念想到“慈母多败儿”的道理,于是也同意了。儿子在车上老实了许多,我俩则忍耐着辘辘饥肠奔赴单位。

上午快11点时,“惩戒”儿子的后果找上了我。老师打来电话说儿子低血糖晕倒了,给他喂了点饼干。得知儿子没吃早饭,老师责怪我:“没有孩子是‘人之初、性本恶’,嫌孩子顽劣时应当先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不给孩子吃饭算什么事,给孩子饿着能够解决问题吗?”

这位老师一向负责,平日里对儿子也关照有加,她在电话里语速特别快,数落了我很多。我来不及调低手机音量,眼见同事纷纷看向我,羞耻感一下子烧到脸上。我的业务能力在单位首屈一指,此刻却因育儿丢了体面,这愤懑一堆积,直到下班也没缓过来。

儿子到底忘性大,晚饭时坐在餐桌前,清晨种种已然抛之脑后,跟没事人一样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学校趣事。

丈夫与我对视一眼,抛来一个“这事就此翻篇”的眼神,然后开口说道:“轩轩,你现在该有基本的自制力了。闹钟响了就应起床,否则,以后都跟今天一样饿着肚子去学校。听到没有?”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不起效果,我和丈夫终于也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父母,搬出“大家长式”风范,给这事儿“拍板”画上句号。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