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路与罗宋汤
作者 乔志远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乔志远 上海通志馆助理馆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以笔描食,以文述史。

上海的饮食文化受西方影响颇深。 开埠后,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列 强在上海建立租界,为满足在沪外籍 与华籍买办的需要,“礼查饭店”“汇 中饭店”“德大饭店”等各具地方饮食 特色的旅馆、餐馆在租界内相继出现, 为食客提供菲力牛排、奶油浓汤、华 尔道夫沙拉等地道的西式菜肴,口味 绝佳,价格不菲,很快受到上流阶层 的热捧。不过,有一种西餐品类却未 走上这条“高雅”之路,而是凭借低 廉的价格与扎实的用料在平民阶层扎 下根来,时至今日依然是上海人民餐 桌上的常客,这便是来自俄罗斯的罗 宋汤。

罗 宋 汤 与 上 海 的 因 缘 要 追 溯 到 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 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也将数以万计 的沙俄贵族与军官送到了上海。末代 沙皇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退 位后,自知在祖国已无立锥之地的沙 俄权贵纷纷出逃,其中一部分经西伯 利亚进入我国东三省,一路向南,最 终在上海停下了脚步。彼时的“上海 王”卢永祥与美英租界当局对新势力 的涌入心怀忧惧,不愿意接收这些初 来乍到的沙俄难民与兵士,只有法租 界当局对他们关照有加,不仅定期安 排救济与诊疗,还允许他们在法租界 工作和生活。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