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素
水蛭是环带纲蛭亚纲动物的统称,俗称蚂蟥,包括医蛭科、鱼蛭科、山蛭科和牛蛭科在内的大多数种类,都以吸食多种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血液或体腔液为生。同种类的水蛭吸血时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唾液腺能分泌一种使血液不能凝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既可以让被吸入的血液顺利进入水蛭体内,又利于水蛭消化、吸收血液。难怪被水蛭咬伤后,伤者的伤口处仍会血流不止。
抗凝防栓的神秘物质
水蛭分泌的这种让血液不能凝固的物质被称为水蛭素。水蛭素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凝血酶活性,阻碍凝血酶的蛋白水解功能,促进纤溶。除了阻止血液凝固,水蛭素还是血管“清道夫”—当血管堵塞时,它可快速消解血管中的血栓,阻止血栓的形成,帮助疏通血管,让血流畅通无阻。
早在1884年,人们就在欧洲医用水蛭的唾液腺中发现了这种物质;1927年,该物质被作为抗血栓的有效药物来进行研究;1955年,研究人员发现其为多肽蛋白物质,并将其命名为水蛭素;1986年,德国科学家首先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重组水蛭素,并于1998年成功上市;2010年,中国注射用基因工程抗凝防栓双功能水蛭素获批进行临床研究。
临床上,重组水蛭素的适应证为血栓性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和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还可作为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中的抗凝剂等。另外,重组水蛭素能阻止肿瘤细胞转移,可配合化疗和放疗治疗,以增强疗效。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4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