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哀牢山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红网络。原本默默无闻的原始森林,因为一名博主的探险视频,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视频中,这位博主为了寻找一种罕见的浅蓝色矿物—异极矿,孤身闯入哀牢山深处,其惊险刺激的旅程让网友们大呼过瘾。哀牢山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危险,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禁区”呢?
现实版“云南虫谷”
在《鬼吹灯》系列小说中,有一个虚构的神秘地方—云南虫谷。它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深山老林之中,是古滇国献王墓的所在地。那里地势险峻,气候多变,瘴气弥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复杂的地下河道以及众多诡异生物和机关陷阱,都将云南虫谷变为一个危机四伏、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类禁区”。周边居民谈之色变,不敢轻易踏足,反倒是外地游客常来此寻宝,结果全都有去无回。
当哀牢山突然在国庆长假期间“火”起来之后,网友惊呼这就是现实版“云南虫谷”,纷纷前往这个新的网红打卡地拍写真、做直播,一度造成当地交通拥堵。其实,哀牢山并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道绵延500千米的巨大山脉,它位于云南省中部,呈西北—东南走向,不仅是云南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群山各山峰的海拔多在1500~3000米,其中最高峰海拔3166米。

单从名字看,“哀”和“牢”两个字可能会让人觉得这里是个不吉利的地方。实际上,它的名称来源于古哀牢国。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在怒江与澜沧江之间,以勐掌(今保山)为中心,存在一个名为哀牢的原始部落。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征服云南高原后,将这一地区称为哀牢国。如今的哀牢山正是当时哀牢国的东段界山,并因此而得名。还有的说法认为,哀牢山的称呼源自当地彝族人的语言,意思是“虎豹出没的地方”。《明史》中记载:“保山县,东有哀牢山,本名安乐,夷语哀牢。”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曾在《军中行路难》一诗中写道:“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哀牢山绵延千里、绝壁陡峭的地形地貌以及荒凉贫瘠、人迹罕至的环境特征。
或许骆宾王的诗句只是为了形容前往哀牢山的旅程之艰难,表达自己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而已,因为真实的哀牢山并非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元代学者袁桷在一首词中称:“哀牢夷,苍山叠翠云无梯。”明代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中也记载:“其上崖势层叠而起,即哀牢山也。”由此可见,哀牢山上不仅植被茂密,而且随着山势逐渐升高而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特点。生态学家调查发现,哀牢山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呈现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观带。这里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高等植物1500多种、野生动物800多种,其中不乏绿孔雀、短尾猴、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