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天然气,可谓家喻户晓,它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天然气家族庞大,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别,叫作页岩气。看到“页岩气”三个字,相信绝大多数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经常在新闻报道中听到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并不知道页岩气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来自何处,有哪些用途。
页岩气是如何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有哪些特点?它的开采难度为何那么大?开采页岩气的“武功秘籍”都有哪些?为什么说页岩气的开采是一项复杂和规模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一一道来。
气在岩中藏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此之前,这种嵌藏在岩石孔隙中的资源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1821年,美国人威廉姆·A. 哈特(William A. Hart)在纽约弗里多尼亚首开先河,钻探出第一口针对页岩层的商业天然气井,井深约8.23米。这一开创性的行动在日后被业界广泛认为是页岩气为公众所知的起点。
时光流转至1914年,科研工作者在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俄亥俄(Ohio)页岩中发现了著名的大桑迪(Big Sandy)页岩气田,但受限于当时的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页岩气所蕴含的巨大能源价值,也并未将页岩气视为可供大规模开采的能源。
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才开始对页岩气进行全面研究,并尝试进行实际开采。1976年,美国首次成功地从页岩层中提取出天然气,为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奠定了基础。随后,在1981—1998年,米切尔能源公司在福特沃斯(Fort Worth)盆地进行了持续的实验和探索,终于研发出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井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巴内特(Barnett)页岩气田得以实现规模化开发,由此标志着页岩气的开采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完善,页岩气的采集成本逐渐下降,产量不断增加,页岩气逐渐成为美国的重要能源来源。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逐渐开始关注页岩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也不例外。

开采何其难
作为一种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大气田数量和产量规模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和明显。
页岩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从名字直观来看,页岩气是来自页岩的天然气,通常赋存在有机质页岩的纳米级的细孔中,即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的方式赋存于有机质泥页岩中—主要有炭质页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等,且具有自生自储、大面积连续成藏、低孔、低渗等特点。
如果把常规天然气开采类比成医学领域的“静脉采血”,那么页岩气开采就如同更为精细的“毛细血管采血”。因此,相对于传统天然气,页岩气更难以开发。

“武功秘籍”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完善,技术、装备等持续不断的发展,涌现出一批高精尖技术装备,它们不仅大大降低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成本,而且快速提高了页岩气的采收率和产量,堪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