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宿迁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李娟 胡良马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宿迁地区职业教育对宿迁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文章试图通过研究宿迁地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现实因素,分析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对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并创新性提出了“双融双创”教学模式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对策,总结了地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成效,以期为宿迁职业教育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双融双创;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双融双创: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教学实践与研究”(ZYB417);中国商业技师协会2023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政校行企区域联动:职业教育助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教学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ZGSYJSXH20230043)。

一、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2023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只有农村产业振兴,才有可能创造出就业机会与岗位,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2024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二十八条关于“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中,再次提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在这样的背景下,远景规划和目标对宿迁地区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适应乡村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无疑将承担起更多的时代重任。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抓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产业支撑[1]。

二、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的行业调研和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宿迁地区职业教育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提炼了职业教育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现状与原因。

(一)在教学标准上,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度还不高

根据宿迁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学实践成果总结可以得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设置比较完善,开展的校企产教融合工作也较为扎实有效。但同时发现,在人才的教育培训上,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度还不高,没有深入融合到社区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教学标准的层面,特别是没有深入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线企业中,导致了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标准存在差距。

(二)在培养标准上,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通过行业调查研究发现,校企融合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学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与企业的需求契合度还不够高。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