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地区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作者 胡湘强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边境地区红色旅游合作对传承红色基因、促进经济发展等意义重大。本研究聚焦广西边境地区,通过对其红色旅游资源的梳理以及区域冷热点和聚类分析,揭示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合作现状,强调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合作中的作用及不同利益诉求,并指出当前存在问题,提出点——轴模式作为可行路径,以期为边境红色旅游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合作;红色旅游;边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学教育的多样化,研学旅游逐渐兴起且呈低龄化趋势,在社交媒体火“出圈”的“砂糖橘研学团”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常态。广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厚重记忆,又展现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在研学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若能做好边境红色旅游,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还能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边境稳定,同时,对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将探寻广西边境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边境区域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广西边境地区区域:广西边境地区主要包括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百色市的那坡县、靖西市,崇左市的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等3个区市的8个县(市、区)[1]。其区域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广西中越陆地边境线东起东兴市竹山村,西至那坡县百省乡各达山,全长696千米,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河江4省16县接壤;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西至东兴市北仑河口,全长1 628千米;部分边境地区城市既沿边又沿海,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比如东兴市。

广西边境地区主要红色旅游景点:那坡县镇安公园、靖西市靖西烈士陵园、龙州县水陇红军路景区和龙州起义纪念馆、凭祥市法卡山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东兴市东兴侨批馆与竹山战役遗址以及防城港市的那良大勉革命历史展览馆和竹山战役遗址等。其中龙州起义纪念馆是纪念邓小平亲自组织、领导和发动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的专题纪念馆,馆内收藏着许多起义时期红八军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不远处的红八军军部旧址则是由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和一幢中式传统建筑组成,红八军成立后,军部即设立于此,用来指挥广西左江地区的革命斗争。

二、理论分析

(一)重点概念界定

区域,本研究的区域是指在旅游资源、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经济联系等方面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某个或某几个地区所占的地理空间、行政空间或经济空间;区域旅游,是旅游业适应市场、适应发展的一种必然形式,主要分为地域邻近的区域旅游和产品、线路串联的区域旅游两种模式[2];区域旅游合作,是在大合作区域内,围绕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合作各方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资本、劳动力、物资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3]。

(二)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

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部分,政府是边境地区红色旅游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监督控制者和协调者;旅游企业是边境地区红色旅游合作计划的具体实施者,也是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行业协会通常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是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中介组织,负责连接政府与企业并协调企业间的关系[4]。

(三)边境地区红色旅游各方利益诉求

政府希望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旅游企业强调经济效益,追求利润和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旅游从业者希望报酬公平合理,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旅游消费者希望超值旅游体验,获得优质旅游服务,以及良好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享受;当地居民希望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经济条件,获得良好的居住条件和自然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方面要达到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5]。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