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背景下潮绣非遗年轻化的传播路径
作者 邱婉涵 潘文贝 陈晓琪 樊蓉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潮绣作为国家级非遗之一,承载着千年潮州古韵,是一门珍贵的技艺。在文旅市场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潮绣产品日益丰富,其消费群体也逐渐扩大,故传统传播方式无法适应其发展。文章对文旅背景下潮绣非遗年轻化传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分阶段针对性传播的策略,以期为潮绣的宣传推广提供可参考的路径思考,助力潮绣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文化旅游产业;年轻化;针对性传播

中图分类号:TS93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基地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传承与智慧文创研究基地(2020WZJD002)。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潮州的时候特别提到,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工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潮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为宝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潮绣产品的审美趋向现代化,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潮绣应打破地域限制,通过结合旅游资源、优化线上与线下的宣传方式等,走进大众视野。但目前潮绣的宣传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无法使大众了解与认识这一珍贵的技艺。文章以潮绣的年轻化传播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文旅背景下潮绣的发展情况,剖析潮绣传播年轻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潮绣非遗年轻化传播的路径,使年轻人更好地传承潮绣文化,讲好非遗潮绣的文化内涵,把潮绣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一、潮绣简述

(一)潮绣概述

潮绣,是粤绣的重要流派之一,粤绣与湘绣、苏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潮绣发源且流行于今潮汕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化及艺术价值,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绣具有垫高立体、构图饱满、色彩浓艳等特点,按刺绣工艺分为线绣、绒绣、金绒混合绣、金银线绣四大类,具体针法分为缀、贴、拼、绣、垫五种[1]。潮绣最具特色的绣品有《岁朝清供》《九龙屏风》《金龙鱼》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潮绣作品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占比正在逐渐下降,销售量不太可观。

(二)文旅背景下潮绣非遗的发展情况

1.文旅背景下潮绣非遗产品现状

近年来,潮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不断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产品,使潮州的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潮绣产品有挂画类、摆件类、服饰类和文创类等,这些产品类别相较于传统潮绣具有不同的特点:挂画类的题材虽仍集中于花鸟龙凤,但在色彩上采用更加柔和、淡雅的搭配;摆件类以双面绣为主,整体样式偏向新中式风格;文创类由于融入了更具个性化的设计,样式变得更加丰富,价格也相对亲民。总之,文旅背景下潮绣的产品相较于之前更具个性、多样性与创新性,更加符合当代审美。

2.旅游景点中潮绣商铺内传统与创新产品的销量对比

潮绣世家承载着百年潮绣和抽纱文化。通过对潮绣世家现任馆长张哲翰的采访,整理得出以下数据:2022年上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潮绣产品中挂画类与摆件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下降了16.6%和19%,而文创类、服饰类以及其他类商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上升了22.7%、8.1%和5.1%。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