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研学活动设计
作者 鲍秀然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我国于2013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这一设想,到2016年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一切革新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跨学科视域出发,设计地理研学活动,以地理学科为导向,其他学科与之融合,从资源类型入手设计研学任务和活动,从微观到宏观探索研学地点,并且研学评价注重全面性、综合性。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开展跨学科研学旅行,因此文章针对其中的三个优势资源设计跨学科研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CIPP评价模式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整个研学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跨学科;自然资源;地理研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颁布以来,教育界积极响应,各个学科也开始研究、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研学旅行。地理学科在研学旅行的研究中做出了诸多成果。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了《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同时,研学旅行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跨学科”起源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跨学科研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伍德沃斯(Woodorth R·S·)于1926年提出,是指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1]。研学旅行具有综合性、教育性、体验性和灵活性等原则,为跨学科提供了平台。文章以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为载体,在跨学科视域下设计地理研学活动。

一、跨学科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活动设计原则

(一)以地理学科为导向,其他学科与之融合

地理教师在设计跨学科研学活动时必须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各学科的知识内容之间虽有所联系,但各学科仍属独立学科,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和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跨学科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活动目的是完成地理研学目标,通过融合学科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学科思维或者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跳出地理学科,尝试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和思维,发现并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地理问题。在研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地理知识是主干,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其中,以增强主干生命力的原则。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