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王瑀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直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质量,需要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解决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此展开研究,为开放大学旅游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采用参考文献法、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阐明了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存问题,分析了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提出明确育人方向、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演练、实现以赛促学、强化育人评价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开放大学;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担负着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旅游规划、管理、导引、服务型人才为目标,相关学校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明确育人方向,敲定育人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旅游规划、旅游导引、旅游管理、双语沟通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旅游管理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来规划和发展乡村旅游,也需要一大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乡村环境、了解村民需求的基层人才。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通过组织乡村调研、参与乡村建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让这些学生在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乡村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步伐。当前,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投身于乡村旅游事业之中,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但教育有效性仍有待提升,相关工作面临着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产教融合育人机遇、数字化挑战等状况。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随之改革创新,加强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更高效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1]。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与难点

(一)教学方式相对枯燥

在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直播教学中,受教学环境和技术限制,常常存在教学方式相对枯燥的问题,教学过程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先进教学法应用不到位,学习气氛不够活跃,以上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低、“低头率”高,教学有效性不足[2]。学生参与度不高,故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直播教学虽然具有跨越时空的优势,但在实践教学中仍面临挑战。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演练来提升能力的专业,学生的乡村旅游管理相关技能与日常训练次数、项目实训成果等有着密切关系。但在直播教学环境下,实践教学环节受到较大限制。开放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不足,实践课时比重较少,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技能掌握不扎实。如何在直播环境中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困难的瓶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

评价反馈体系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直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健全,教师对学生学情以及学习效果无法充分了解,缺乏对学生的精准评价,不利于课程建设[3],学生也无法及时获得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