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结合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法,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企业的深度参与不仅促进了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而且提升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实训课程与企业的需求相吻合,以保障课程改革的有效执行,并进一步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未来,革新将持续进行,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从而为旅游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多项文件,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职业教育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就业扩展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与产业协作,以适应经济社会变革需求。旅游管理领域对具备多元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1]。但传统教学框架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使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匹配岗位需求。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强调,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元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紧密结合。这一理念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2]。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必备技能,拓展他们的成长道路,并实现多元化的才能发展。
本研究探讨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适应性,解决课程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并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3]。这一改革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创造性实践,也开创了全新的育人路径。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产教融合助力课程内容优化
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中职课程难以跟上行业步伐,尤其在技能要求和实际操作层面。产教融合的实施,使课程内容更契合企业需求。例如,将企业案例与项目整合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行业最新动态。校企合作打造课程框架,重点培养实际操作技能,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缩短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期。企业培训项目与认证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实践性提升与教学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不仅优化了课程内容,还显著提升了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传统教学偏重理论,学生缺乏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获得岗位操作经验,熟悉业务流程,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逐渐被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协作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内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模块化设计,确保每个模块有明确目标,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掌握岗位技能。通过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或组织实地考察,学生能直观了解行业现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三)多元化评价机制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评价机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传统书面测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产教融合更注重实践成果的展示。评估标准不仅限于理论,还包括实践技能、项目执行与企业实习表现等。例如,实习期间,学生表现由企业评价,结合学校的学术评估,形成全面的综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