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围绕京族文化资源在广西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了其在提升文化敏感度、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京族历史背景、语言文字、文化习俗和饮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提供了实际教学应用的具体方法,包括文化体验课程的设计、传统饮食文化的融入、民族文化表演与旅游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文化导览训练等模块,旨在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提供新的实践方向和优化路径,进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京族文化资源;广西旅游服务与管理;文化敏感度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京族作为广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丰富多彩,是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京族独特的历史背景、语言文字、文化习俗以及传统饮食,不仅承载了这一民族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京族群众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在当前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教学中,通过系统引入京族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其在未来职业中更具包容性和服务意识的专业素质。
一、 京族文化
(一)京族历史背景
古骆越部落是京族历史的渊源,京族在悠长的历史演进中塑造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如今作为中国多元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东兴市的江平镇。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法冲突的突然激化,位于冲突前线的京族聚居地区遭遇了法国的暂时占领。在历史上,法国的殖民势力不仅夺取了该地区的天然资源,而且开展了一场企图精神统治当地京族人群的文化侵略,期间建立了天主教堂并倾销了法国的商品。在京族人民面临外来侵害之际,进行了坚韧的斗争,并与其他民族联手,抵御了法国的入侵。
(二)京族的语言与文字
尽管京语属于少数民族语言,却因长期与粤方言及越南语等的交互使用,催生了京族语言的多样性。京族人使用京语,该语言拥有独特的结构和发音规则,尽管少数民族粤方言在当代京族人群中广泛使用,限制了京语的传播范围,却赋予了京族在语言使用上的多元性优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京族曾发明了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书写体系,称为“字喃”,在诗歌和宗教文献等领域,这一系统一度被该民族广泛采用。尽管时代演进导致字喃文字日渐式微,现代京族人的书写习惯也转向汉字,但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轨迹却构成了京族文化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京族的文化习俗与艺术
京族的生活和文化习俗,以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因其深受佛教和道教等宗教信仰的熏陶而丰富多彩,这些习俗和艺术在京族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重要的节庆活动中得到了广泛体现。京族人民庆祝收获和祭拜祖先的节日叫作哈节,也称“唱哈节”,这一节日不仅标志着丰收的喜悦,也体现在负载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歌舞表演艺术。京族所特有的唱哈,是一种表演艺术,其内容往往取材于叙事诗歌及中国古诗词,由此展现出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在京族社区中,民众热衷于参与唱哈,以及天灯舞和独弦琴的演艺,这些活动营造出丰富的视听享受,成为庆祝节日与接待来宾的重要文化表现形式。
(四)京族的饮食文化
京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区,其饮食以稻米、鱼类和海鲜为大宗。以鱼为主要食材,搭配京族特有的酸汤进行调味的菜肴,被称为簸箕海鲜大拼盘,其口感酸辣,味道可口,充分展现了京族特有的民族风味。簸箕海鲜大拼盘在京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节日及贵客来访之际,它更是作为主要菜肴被端上餐桌。在京族饮食文化中,与簸箕海鲜大拼盘并驾齐驱的亮点为鱼汁调味品,这种调味料由多种小型鱼类腌制而成,风味独树一帜,成为京族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除此之外,广受好评的京族传统食品还有风吹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