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旅游文化融入高职旅游美学教学实践
作者 王亚男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文化旅游的美学价值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旅游美学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旅游文化因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审美意蕴,对提升旅游美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解决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了“三元联动、夯实美育基础、强化审美实践”的地方旅游文化美学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并进行了具体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地方旅游文化;旅游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2021年度院级课题“美育视域下内蒙古高职旅游专业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NSZY21020)。

引言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文化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的旅游美学价值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具体到旅游教育领域,文化对旅游美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成为旅游美学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文化性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已经是旅游学术界和行业的共识。基于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深度融入旅游美学教学将成为提升旅游美学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一、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中审美关系的一门学问,研究对象主要为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与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审美关系以及人与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关系。反映到旅游美学教学中,其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培养提高旅游者对自然美和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审美修养和提高其服务技能水平。旅游美学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使其拥有一定的审美服务素养和技巧,掌握一定的旅游审美技能和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二、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旅游美学课程,足见旅游美学教学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其学科交叉性以及审美的主观性等特征,导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不清晰、教学内容缺乏职业特色、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一)教学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美学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美学教学基本上沿用了旅游本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材使用上与本科院校课程差别不大,导致现有课程很难适应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目前开设的旅游美学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重视美学理论和旅游审美理论的学习,缺少相关的美学实践活动。高职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教学内容中的旅游美学理论掌握较困难,影响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建设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美学教育体系是高职旅游专业美学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决定着职业院校美学教育的基本方向。基于此,改革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美学教学已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重审美鉴赏轻审美服务,缺少旅游专业特色

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课程设置强调与专业、行业、职业的衔接,教学内容围绕岗位工作能力设计。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学原理,还应具备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美学知识和能力。但是,现阶段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美学教学内容主要由美学原理、自然山水审美、古建筑审美、人文艺术审美等构成,与公共通识类美育课并无二致。从教学内容上看,无法体现出旅游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仅能提升学生的一般审美鉴赏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旅游审美服务素养和技巧。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