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学旅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从教师个体维度出发,按照“双标准引领、双线并进、教师认同、校企协同”的模式铺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以期为研学旅行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东省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旅游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LYHZW202425)。
引言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作为综合活动的重要内容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作为一种寓教于游的新型教育形式,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复合业态。伴随着“研学热”,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受到全行业的广泛关注。2019年,教育部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职专业,列入旅游大类。
研学旅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当前,高职院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师几乎都是普通教育接受者,来源单一,教师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已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从教师个体维度出发,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可以按照“双标准引领、双线并进、教师认同、校企协同”的模式铺设(如图1)。
一、目标导向——双标准引领:职业标准+双师标准
(一)研学旅游(行)指导师的职业标准
根据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国家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研学旅行指导师定义为:负责策划、制定、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的定义,研学旅行指导师是指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收集研学受众需求和研学资源等信息;开发研学活动项目;编制研学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解读研学活动方案,检查参与者准备情况;组织、协调、指导研学活动项目的开展,保障安全;收集、记录、分析、反馈相关信息。
2024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其中将“研学旅行指导师(4-13-04-04)”职业名称变更为“研学旅游指导师”。其职业定义也随之调整为“策划、制定、实施研学旅游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
从国家职业标准等相关文件来看,研学旅游(行)指导师的工作任务囊括了市场调研、项目开发、方案编制、活动指导与效果反馈等各个关键环节,凸显了这一角色在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桥梁作用。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师应以职业标准为指引,在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紧扣职业标准的要求,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和引导。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该文件第一次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和认定的基本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