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 钱佳丽 饶梦婷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文章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以期为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课程与专业、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导游服务技能课程将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流核心课程,为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一流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幸福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作为旅游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面对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游客个性化需求增长、文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等新形势,亟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培养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突出、服务意识深厚的新时代导游人才。

一、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旅游业发展和导游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024年年初,全国28省市相继发布2023年全年旅游成绩单,从各省数据来看,同比数据均实现大幅增长。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比2022年同期增加23.6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国内旅游形势强势复苏。新时代下,多元化的游客需求对导游服务的质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景点讲解员”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1]。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旅游业输送高素质、专业化的导游人才,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导游服务技能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教学改革要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一流核心课程建设

一流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高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推进该课程的一流课程建设,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打造导游服务技能金课,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以及存在不足

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融入智慧旅游、数字导览等新技术应用内容,课程大纲对新媒体讲解技巧、在线导游服务等新业态覆盖不足,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其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缺乏真实的导游实践机会。再次,考核评价体系单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技能、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考核不足。最后,师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胜任新技术、新业态相关内容的教学。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