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智慧酒店与新能源酒店结合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文章分析了“双碳”概念、智慧酒店和绿色酒店的定义及发展现状,并以贵州关岭为例,评估了建设智慧+新能源酒店的可行性。关岭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旅游资源,但面临人才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建议利用当地资源,培养人才,优化旅游产品联动,以促进智慧+新能源酒店的发展。项目不仅顺应双碳战略,同时满足了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绿色智慧酒店;旅游管理;智慧新能源酒店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双碳战略下智慧+新能源酒店建设可行性分析”(202310667031)。
引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目标。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新篇章。在这一背景下,旅游酒店业作为一个高耗能行业,迫切需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智慧酒店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在能源消耗控制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另一方面,依托可再生能源的绿色酒店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智能化管理上往往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在“双碳”战略指引下,融合智慧技术与绿色能源,构建绿色智慧酒店,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文章将基于贵州关岭的实际情况,分析建设绿色智慧酒店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酒店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双碳”的概念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1]。
(二)智慧酒店的概念
智慧酒店是智慧旅游背景下衍生的新概念。根据《智慧酒店建设规范》中的相关条例,可将智慧酒店定义为: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酒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与个性化体验。智慧酒店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改革创新。与传统酒店相比,智慧酒店更侧重于提供智能服务。2023年1月8日吕照馨提出,智慧旅游酒店是指为了给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搭建自己的服务平台,从而提供智慧化旅游服务的酒店[2]。
(三)绿色酒店的概念
绿色酒店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型酒店业态,它强调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将环保理念、健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绿色酒店在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求,通过采用节能设备、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3]。同时绿色酒店注重为顾客提供健康、安全的服务体验,在餐饮、客房、康乐等服务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