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作者 詹万里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文章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的11年里西藏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稳步上升态势(2020年除外),西藏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平缓“W”形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业与城镇化综合协调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0.010波动上升到2020年的0.829,二者的耦合度值均在0.9到1之间,说明二者之间高度相关且耦合关系非常显著;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变过程:从严重失调到初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2010—2020年间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值从0.100上升到0.895,自2018年以来,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开始进入良好协调阶段。

关键词:旅游业;城镇化;耦合协调;西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西藏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020-GSP-B038)。

引言

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禀赋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旅游业已成为西藏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新时代拉动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此外,西藏近70年来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21年底西藏共有6个地级市,146个城镇,130.34万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达到326平方千米,建成36.54千米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市政道路总里程达到3 000余千米,208个绿地公园,城镇化率达到35.73%,城镇化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城镇化已成为未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与支撑,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协调发展作用。文章对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优质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对于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目前国内学者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珍、叶文(2015)实证分析得出云南省省级层面与市级层面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现象[1]。高楠等(2017)基于耦合理论分析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指出在二者协调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发展滞后[2]。杨秀平、张大成(2018)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了兰州市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得出旅游经济发展滞后是导致二者耦合协调度低的关键所在[3]。许映雪等(2019)基于协调理论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度,指出二者的演变过程:由失调到协调再到优质协调[4]。赵磊等(2020)基于耦合理论,得出中国30个省份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值呈现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递减演变规律[5]。孙长城等(2021)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不存在[6]。王琴(2021)指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的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7]。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深入探讨,以期在准确掌握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的基础上为新时期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以及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已有文献评价指标,立足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确定国内旅游收入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指标;同时确定城镇人口占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19项指标作为评价西藏城镇化发展,并通过熵值法分别计算出西藏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体系所有指标的权重得出,旅游业子系统中,所有指标权重大小分别为:旅行社数量(0.169 7)>国内旅游人数(0.138 8)>国内旅游收入(0.132 9)>星级饭店数量(0.118 3)>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110 0)>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0.109 9)>住宿和餐饮营业额(0.095 1)>入境旅游人数(0.062 9)>旅游外汇收入(0.062 6);城镇化子系统中,所有指标权重大小分别为:城镇登记失业率(0.120 1)>城镇人口占比(0.085 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0.083 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0.064 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0.054 7)>城镇单位就业人员(0.054 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053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53 4)>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0.053 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047 9)>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044 6)>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在校生数(0.043 1)>城市人口密度(0.042 7)>城市燃气普及率(0.036 7)>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036 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0.036 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033 9)>城市用水普及率(0.028 2)>移动电话普及率(0.026 6)。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