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通过SWOT分析,发现目前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足、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建议黑龙江省优化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深挖自身优势,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推动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黑龙江省;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移动短视频助推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传播路径研究”(2024D026)。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拥有壮丽的河山、广袤的森林、多样的湿地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五大连池、镜泊湖、兴凯湖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拥有广袤的农田和独特的乡村风光,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到农耕活动的乐趣,了解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冰雪资源也是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如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展览和冰灯节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冰雪艺术的魅力,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1]。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曾是鲜卑、渤海、金源等民族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金源文化、渤海文化、流人文化等,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黑龙江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萧红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黑龙江的风土人情,更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3.民族民俗特色鲜明
黑龙江省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如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这些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2]。例如,鄂伦春族善于用白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满族有独特的“杀年猪”“挂灯笼”等传统习俗,朝鲜族有“农乐舞”等舞蹈表演,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庆活动。在乡村旅游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些民俗文化,感受黑龙江的多元文化氛围。
4.乡村旅游产品多样化
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农家乐、乡村体验、农业观光等。在农家乐中,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炖菜、烧烤、野菜等地道的农家美食,还可以参与采摘、喂养家禽等农户家庭的日常活动。乡村体验是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另一大亮点。它强调游客与乡村生活的深入互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和文化。游客可以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在农业观光中,游客还可以参观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养殖场,参与制作果酱、酸奶等活动,享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二)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
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
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乡村旅游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乡村旅游地区道路交通不便,公共交通工具缺乏,导致部分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体验不佳,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乡村地区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简陋,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2.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黑龙江部分乡村旅游设施存在监管不到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包括旅游规划、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