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环境艺术设计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增强游客体验、传承保护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的策略,即突出地域特色、融入文化元素;尊重自然环境,追求空间和谐;体现人性化设计与绿色环保理念;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并以某乡村民宿设计为例,总结其设计经验,为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生态和谐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当前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仍存在诸多不足,亟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并优化完善。文章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一、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一)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精心设计的乡村旅游环境能够极大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档次。通过整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建筑、景观、室内环境,营造祥和的乡村氛围,为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休憩空间。精美的环境能够激发游客探索乡村的热情,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进而带动乡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1]。
(二)增强游客体验
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在于为游客提供独特而难忘的乡村体验。巧妙融入传统工艺元素的室内装饰、富有乡土气息的园林景观、沉浸式的农事劳作等,能够让游客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中感受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不仅能够放松游客的身心,还能引发情感共鸣,加深游客对乡村的认知和热爱,增强其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三)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
我国广袤的乡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结游客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旅游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充分吸收乡村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形式和环境气氛。传统村落肌理、乡土建筑技艺、农耕文明遗产等可以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让深藏于乡村的文化基因在设计中得以延续、发扬,既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又为古老文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2]。
二、乡村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部分乡村旅游地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游客出行、游玩的基本需求。这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引导,游客无法便捷地获取景区信息,进而影响其出游决策和消费意愿。此外,无障碍设施、应急避险设施等专项配套设施建设也有待加强,提升有障人士的旅游参与度和全体游客的安全感。
(二)文化价值挖掘不足
部分乡村旅游地过于注重表面化的“洋装乡村”,对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度挖掘。建筑、景观等乡土韵味不足,缺乏文化内涵;“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体验无法引发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难以满足游客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同时,文化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不强,展现形式单一,乏于创新,难以充分调动游客学习、感悟乡村文化的积极性[3]。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不少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雷同,特色不鲜明,体验感不强烈,无法形成持续吸引力。这种“千村一面”的景象严重影响游客重游意愿,也难以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与乡村生产生活融合不够紧密,农事体验、手工制作、体验等活动针对性不强,参与度不高,体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淡旺季差异化不明显,难以适应游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出游淡旺季的客流波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