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文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背景下文化馆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及党中央对文旅融合的部署,文化馆需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文章从跨界谋划、跨域布局、跨越打造新征程等三方面展开论述。跨界谋划包括讲好本土故事、擦亮文旅名片、重塑乡土文化;跨域布局要活化古迹山水、挖掘存量空间、社区互惠合作;跨越打造新征程需引入文化外援、规范艺培机构、管理街头艺人、释放文化潜能。最后文章还阐述了开展项目化工作模式,通过各方共建、人才引进、数智定制来推动融合发展。充分说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是长期过程,文化馆需开放胸怀,合作共赢,整合文艺资源,提升城市亲和力和影响力,助力文旅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文化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两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年公布的国务院改革方案显示: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几年时间自上而下,国家从体制上推进了两大行业融合,文化和旅游各自的优势将在融合中得到强化。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文化馆作为传承、保护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普遍的当下,人们接收高端文化信息和艺术形式的途径多样,眼界、审美的格局都在不断提升,如果基层文化馆不深度规划、目标定位不准确,长此以往将难以适应文旅深度融合的局面。与此同时旅游的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旅游如果缺乏了文化内涵,也将面临同质化严重、核心吸引力缺失的困境。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文化馆应具备忧患意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跨界、跨域、跨越,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强文化自信,“跨”出一片新天地。
一、创新工作路径,推进融合质量
(一)提升创造力,跨界谋划新篇章
文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跨界的时代。跨界需要从业人员自强自信,敢作敢为把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事物通过创造性转化,通过互联互通、相互融合的方式实现创新性发展。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只有深挖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给予当地的旅游资源以更多的特色性和标志化特征[1]。
1.文化引领讲好本土故事
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用创新的形式融入城市空间,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体验。尊重在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脉,注重地方历史文化符号的运用,强调地方特色文化基因,让旅游区在同质化里凸显自身的独特性[2]。河南省的特色文化基因少林寺形成了闻名海外的“功夫”品牌,其衍生的少林武术大会、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文体休闲活动国际闻名。捷克的特色基因——古典音乐享誉全球,布拉格举办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成为全球古典乐迷的年度盛会。
2.品牌赛事擦亮文旅名片
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形成“赛事搭台、旅游唱戏、文化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文旅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浙江省临海市,“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迄今为止已举办十届。该赛事的路线经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括苍山,涵盖古道、林区、草甸、防火道、公路等技术地形,是累计爬升7 060米的高难度越野赛事。专业的组织和办赛水平,使得“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成为国内越野赛事的标杆。临海市文化馆在赛季中植入了音乐节并配套了体育创意集市,成功地扩宽了赛事的参与人群,把体育赛事变成了文旅体育盛会。临海市邀请民间美食达人参赛的民厨大赛,深挖城市美食背后的文化、乡土、匠心故事,增加了民厨大赛的文化内核,让第一次举办的美食比赛成功“出圈”,也让临海这座县级市因为美食文化博得万众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