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基,旅为媒”的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王骥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文章基于文成县乡村文旅融合的实践,探讨了“农为基,旅为媒”的乡村振兴路径。通过分析文成县农业资源与文旅产业的现状及其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农业产业链延伸、文化挖掘与品牌建设、政企合作、多元化投资等机制对乡村文旅融合的促进作用。文章提出了文成县乡村文旅融合的未来发展建议,包括推动区域合作与优化政策支持,以实现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文成县的文旅融合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通过政策优化与区域协作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农业产业链;文成县;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农为基,旅为媒’的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基于文成县的实践经验”(24WSK201YBM)。

引言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文旅融合作为其中的关键路径,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文成县作为浙江省的典型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理想区域。如何有效整合农业与旅游资源,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基于文成县的实践经验,探索“农为基,旅为媒”这一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效果,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乡村文旅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一)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文旅融合则通过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乡村经济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通过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城市游客,从而增加了农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乡村地区,文旅融合可以有效地激活这些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益。文旅融合还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减缓了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推动乡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农为基,旅为媒”理念的理论基础

该理念基于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通过旅游这一媒介,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从而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1]。理论上,“农为基”强调了农业作为乡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不仅为农村经济提供了物质保障,还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与生活方式;“旅为媒”则通过旅游业的引入与发展,将农业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此理念依托于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乡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农业模式,转向开放式、多元化的发展路径。通过旅游这一媒介,农业产品可以实现市场化,文化资源可以被外界认可和消费,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创新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

二、文成县乡村文旅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文成县农业资源的特色与优势

文成县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温润,适合多种作物的种植和多样化的农业发展。茶叶、蜜柚、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在文成县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高附加值农产品不仅具备市场竞争力,还形成了区域性的农业品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茶叶种植在文成县的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九龙山的茶园被誉为“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之一,茶叶的品质和文化价值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较高的认知度。文成县的蜜柚产业也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产品远销国内外。食用菌种植则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发展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径。文成县的农业资源不仅在数量上丰富多样,在品质上也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这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潜力。

(二)文成县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文成县的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文成县境内的文化遗产资源种类多样,既有以刘基故里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传统村落、古民居、宗祠等承载乡村记忆的建筑群。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文成县的历史见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文成县还拥有大量未受污染的自然景观,如仙居山、百丈漈等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成为文成县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成县在文旅产业上的投入逐渐增加,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景区服务水平等措施,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文成县的文旅产业仍面临产业链不够完善、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整体上,文成县的文旅产业虽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仍需在资源整合、品牌塑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三、文成县乡村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与旅游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

文成县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的结合仍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度的融合与创新。具体表现为,农业资源的旅游化程度较低,很多农产品仅作为传统销售商品存在,未能有效转化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体验项目或文化符号。农业与旅游产业链的联动性不足,农业产品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各自为政,缺少系统化的设计和整体规划。尽管文成县的茶园、柚园等农业资源具有很高的观光和体验价值,但这些资源尚未完全与旅游线路、旅游文化活动等结合,导致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农业与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错位利用,使得文旅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推动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是文成县在文旅融合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文旅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与人才瓶颈

在资金方面,文成县文旅项目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许多项目因资金短缺而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尤其是乡村旅游项目,由于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难度较大,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3]。文成县的财政能力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为所有潜力项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这进一步制约了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人才方面,文成县同样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策划、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当前文成县在这些领域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为稀缺。这种人才短缺不仅限制了文旅产业的规划和管理水平,也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由于资金和人才的不足,文成县文旅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快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制约了乡村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典型乡村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

乡村文旅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其中英国的科茨沃尔德(Cotswolds)和中国的安吉县是典型代表。科茨沃尔德位于英格兰,以其保存完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乡村风貌著称。当地通过严格的规划控制,禁止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保护了乡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科茨沃尔德大力发展以乡村生活体验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如农场参观、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等,并推广当地农产品,形成了“农业+旅游”的产业链。2019年,科茨沃尔德的旅游收入达到8.5亿英镑,成为英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0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