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升级的背景下,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标准住宿产品,可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升级,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民宿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文章着重分析了民宿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以及现阶段民宿的发展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宿;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数字创新乡村旅游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Y20200013)。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成为国家发展“七大战略”的新成员,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随后,全国多地把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文章分析了乡村民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民宿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民宿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被定义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2]。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逐渐增大,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五节期间我国乡村旅游总量同比2022年增长162%,民宿市场规模突破1 000亿元。游客旅游度假需求由商务出行为主转向个人旅游为主,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标准住宿产品,民宿行业也持续走热。2022年7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二、民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民宿业态已逐渐成为文化展示的载体,各地通过打造以民宿业态为主导产业、以民宿品牌为核心吸引的新型乡村休闲度假部落、旅居生活社区,能够更好地展现文化的内涵、魅力和价值,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产业载体,它的发展恰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要点,民宿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宿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升级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升级,而投资规模小,建设与运营相对简单的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且极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衍生大量配套产业,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餐饮、卫生医疗、休闲农业等产业,还有与不同文化主题的民宿配套的体验活动,如亲子教育、养生、各种户外活动等娱乐产业。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乡村民宿群体与量级的不断提升,未来民宿发展的整体趋势,将逐渐过渡到类似莫干山、乌村这样的以民宿集群的产业形态,通过不断聚合、丰富业态,形成产业生态闭环,吸引更多游客。高质量的民宿可以有效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长,而时长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消费可能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二)民宿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文化振兴
乡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等优势成为现代都市居民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地,乡村旅游的游客往往通过民宿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乡村特色文化成为当前游客们深度旅游的主要需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民宿在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要求下,在规划设计、装修装饰、餐饮客房等方面都体现了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乡村性即民宿所在乡村民俗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经过民宿产业的深度挖掘、有效利用和保护传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复兴与文化振兴。

